黄秀娟被向晓燕突如其来的连环问吓了一跳,接着就是无尽的羞耻,向晓燕知道她搜索记录的事,知道她被网友嘲笑炫富的事。
黄秀娟像个赤裸的人在向晓燕面前剖开心脏,她贫穷眼皮子浅,刚到这里就闹出这种笑话,还顶着江蕊的身份。
她感觉到脸颊开始发烫,尽管江蕊的身体不会有这样的生理现象,她像一只鸵鸟想把自己藏起来。
“我没有炫富,也没有乱动江蕊的东西,我只是想,想你们见面开心。我不虚荣的。”黄秀娟抑制不住悲伤的情绪,酸涩的喉咙断断续续说着苍白无力的解释。
向晓燕没有想到引导黄秀娟思考不成,重新让她陷入内耗,后悔的不行。她还只是个高中生,懂什么婚姻财产。
向晓燕着急的不行,都怪自己不考虑高中生的敏感的小心思,她坐在床边,一把拉住黄秀娟坐到身边,紧紧抱住她。
“黄秀娟你不要胡思乱想了,你做的一切都没有问题,网上那些责怪你的话都是假的,都是不了解事情真相的人对你的霸凌,这些都是他们的问题。我没有要指摘你行为的意思,只是想让你知道江蕊真正的生活。”
黄秀娟乱入一个温暖的怀抱是向晓燕,陌生又安全,她好久没有被抱过了。生活琐事代理妈妈好像让她自己都忘记了她只是一个没有成年的孩子。
向晓燕就是这样热烈的人,她发现黄秀娟情绪点,准确的给予安慰回应。
黄秀娟又后悔了,好消息向晓燕没有看不起自己闹笑话的搜索栏。坏消息刚刚一闹向晓燕彻底知道了并且现在安慰难过的自己,更丢脸了。
“黄秀娟其实我想让你知道的是另一件事。江蕊的化妆品都是顶级的,她平常做各种各样的保养更是数不胜数。她是真正的有钱人。”
“我和杨鑫涛算是家境小康的普通人,他真的凭借婚姻改变阶层了,生活水平,消费水平都提升了一大截,这都是江蕊为他带来了,我希望你清楚,这件事最不该感动的就是江蕊,因为那本身就是江蕊的钱。”
黄秀娟就这样安安静静的听向晓燕的讲述,向晓燕用她所知道的语言渲染江蕊美妙日常。
她还不是很懂向晓燕的意思,但是有一点她知道,不能被杨鑫涛的蝇头小利冲昏头脑。
“我和江蕊失联的四年其实有很多原因,虽然我很想违心的说杨鑫涛第一次说的话我都不在意,但是确实是我主动停止维护这段感情。”
“毕业那段时间,我很幸运的顺利入职,心里只有一个想法,有工作收留我也有地方去了。各种毕业烂摊子一大堆,我很艰难的把自己从学生转变为职场新人。”
“我错过了很多本来约定好的事,毕业旅行饭局聚会,集体活动最后被我鸽掉,约好的逛街半路潜逃。”
“我认真的发现这样的我活不下去,我的精力在饱和的工作过后完全耗光,这个恶性循环在那次逛街彻底被击碎。”
“我们看着一件特别漂亮的裙子,面料版型都特别好,江蕊特别满意的对我上下打量,我苦笑着摆手不愿意试衣服。”
‘我穿网上那些就好,找个差不多的同款也是一样的。’
‘那怎么能一样呢,贵的肯定更好啊。’
“我那时候觉得江蕊的话真伤人,那件裙子什么都好就是价格不好,我知道她没有恶意,但是我做不到什么都不在乎。这样的逛街对我来说很浪费时间。我也希望我的空闲时间不仅仅可以陪伴朋友,也能为自己添两件便宜打折的新衣服。”
“我们最后一次见面是她罕见的提到了我的工作,装作不在意的说自己的叔叔在这里也有认识的人,可以给我介绍一个工资高的工作。”
“她还是小心翼翼守护着我的自尊,然后被我斩钉截铁的拒绝。我从来没有跟她聊过我的工作,有些苦只能我自己吃,她不必听这些牢骚。”
“这是她最后对我们的关系挽留,我装不了太久,我讨厌把不好的情绪展现给朋友,但是偏偏在她面前我装不出来。”
“她惋惜叹气了好几次,我从不后悔这样结束,坚守着不掺利益的友情。如果那时借她工作终有一天我们连回忆都不能开心。”
江蕊后面很快就结婚了,之前她还担忧父母能不能接受杨鑫涛,让杨鑫涛跟她回南霖会不会太委屈他了。
杨鑫涛主动想留在南霖被江大海拒绝了。他心里太清楚,杨鑫涛做不了管理,做普通的设计师时间长了难免和江蕊有矛盾。
而且江木森国际贸易研究生快毕业了,肯定是回来接班的,杨鑫涛要是不满意偷偷摸摸背着人给江蕊吹耳旁风,两兄妹结仇又是一桩心事。
江大海这个人是典型的那个年代特有的大男子主义,为什么强调年代,因为江大海不愿以与现代的社会风气为伍。
江大海从小家里穷孩子多,早早辍学打工补贴家用。后来年纪到了就着急结婚,他是一个粗人打工赚钱可以,帮家里下田干活也不错,就是这一大家子的饭他弄不来。
江大海很早就知道结婚对自己是个好事,他不单纯就想找个老婆给她上交工资帮衬家里洗衣做饭。从那时起他给家里补贴也会偷偷留一部分给自己。
江大海开始时刻关注着同村的阿姨大妈,见面就主动打招呼混个眼熟,偶尔还带些家里的小菜请人多多留意,时不时美言几句。
大姨吃人家嘴软,挑了村里父母勤劳明事理的,温华就是不可多得的好人选。江大海初见就十分满意,一到农忙就屁颠颠的跑老丈人家里做工。
温华是家里小女儿,读了几年书教江大海亲戚小孩识字还是绰绰有余,结婚后江大海给温华展示着家里的粮食,让她掐着时间给一家人准备饭。
刚开始的温华心里没底,这一顿做多了下一顿不够吃,家里人都没适应过来。
村里逢人就调侃江大海,“新媳妇都是这样的过来的,所有活上手都得有人教,村子里这么多家都是这样的过来的,高奶奶刚来那会,一天吃了三天的粮,没有一个人敢说,谁不干活谁就不能提要求。”
江大海觉得是这个理,自己刚出去打工那会也是认师傅,认认真真学习也是错误百出,多少年才熬出头熟能生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