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会结束,各大竞赛的初赛也好复赛也罢,也基本都结束了。
对于高一升高二的这个阶段,大多数竞赛的复赛和同学们没多大关系,只是让大家提前感受一下,权当给学长学姐当分母了。
既然比赛结束了,晚自习的竞赛课也要恢复正常了,好为来年做准备。
学校怕大家什么竞赛都要参加反而效果不好,把物化生三门竞赛安排在了同一个时间,只让同学们从中选一门。结果招来不少同学的骂。物理竞赛学校比较重视,化学竞赛则相对基础一点。对林亦来说,物理竞赛暑假去了培训但是高一前面很长时间没有参加,化学竞赛的参加一部分也是为了最难拿A的高考做准备,有一点高考大于竞赛的意味。
蒋霏,朱依若,赵晓筱,夏思楠不假思索选了物理,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物竞一直是唐文强带的,而她们恰恰是唐文强小迷妹。
林亦本就对唐文强无感,加上朱家军从高一分班前一直教自己,最终和祁落、史悦成了化学竞赛常年第一排。
数学竞赛周二、周六晚上六点到七点半,物化生则是周四的同一时间。二四六都是语文晚读,黄萍哭晕,男孩子们却刚好乐着不用读书了。
黄萍本就管不住六班,加上教学方法实在是有点无聊,大多数同学也并不睬她,语文课上还是比较随意的,在这一点上黄萍和严俐达成了出奇的一致:“一个个天天就晓得忙数理化哦。”
但确实,高二竞赛就不是闹着玩的了,得认认真真听了。
化竞除了六班,还有隔壁物化普通班五班的同学来参加。
朱依若她们听完第一次物竞回来就开始抱怨,说老师换成了七班物理老师,不是唐文强了。
竞赛正在逐渐走上正轨,林亦还知道,虽然有过没选物化的遗憾和后悔,现在的王梓彤在生物竞赛表现的相当不错呢。
理科班的竞赛重头戏,在这一年里即将到来。
李亚炜对于立体几何简简单单带过,在他看来这算是送分题,连一轮复习都不用再讲的。然后六班开始上解几。
解几巨大的计算量让林亦头秃,向来中午睡个半个小时就起来写作业的习惯不得不又压缩了十分钟。
这天,带六班信息课的老师中午突然来了。
现在换了座位,女孩子们坐在第三组。
林亦刚起没多久,没戴眼镜,困困乎乎地猫着腰趴在桌上一行一行机械般写着冗长的解几算式,,旁边习惯先写作业再睡觉的朱依若刚打算睡觉就被老师的突然造访搅黄了。
信息老师是个长的娇小的女老师,说话声音也挺好听的,衣品也不错,大家还都挺喜欢。
她站在门口唤道:“同学们醒一醒啦。”
前排几个同学揉了揉眼睛,不情不愿地眯着眼抬起头。
老师尴尬地笑了笑:“还没睡醒是吧。”
六班在学校午休的人并不多,也就二十个左右,加上前面的窗帘拉着,教室里冷冷清清的。
老师简明的说了下来意,学校十月份要搞一个stem项目,就是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ematics的简称,到时候会有很多创新课程开课,还会有全省乃至其他周边省份的老师来参加观摩。
其中计算机更是请了一位大学教授来,讲的是什么编程的可视化,关于分形动画的。
配合上课的重任就落在了六班身上。
来的这个教授还挺年轻的,先问了问同学们现在数学学了多少。在得知还没有学到复数的时候很巧妙地把概念转到了坐标系上。
黑板上留下了他作的几个图,大概就是让同学们了解一下原理,然后打开了电脑打算放个动画。
在等着电脑开机以及视频解压的过程中,六班也是一点都不给教授留面子,包括之前讲原理的时候,大家还是一边看黑板,一边偶尔低下头写题。
视频也确实很吸引人,曼德勃罗分形动画无限放大的过程循环往复,将细节做到了极致,无限放大后的结果居然是又回到了起点。除此之外还有牛顿迭代和朱丽叶集这些。
加上炫彩的渐变配色和缓缓流淌的轻音乐着实让同学们惊呼了。
10的多少次方在由负逼近零的时候画面也趋于一个极限转而又反向展开,引起一阵惊呼。
中午回家的同学陆陆续续来了,看见里面站着一个不认识的老师,竟有点怀疑是不是走错了班。
特别是王木木在门口仿佛被电了一下直接从昏昏欲睡的状态中醒过来一脸震惊,让注意到的女孩子们笑翻了天。
信息老师坐在最后一排笑着招呼:“没走错班,快进来。”
因为是无限放大的原因,视频实在是很长,为了不耽误大家下午的课,教授直接把进度条拖到了最精彩的地方,大家兴趣特别高。
然后就说定了,过几天可能要带六班先去机房操作一下。
这段时间严俐上课除了评讲作业雷打不动喊人报答案之外,又开始无限拓展或者复习以前讲过的东西。
这天严俐喊朱依若回答了一个由consider拓展出去的用法。
这个词林亦清楚地记得有好几个拓展出去的,每个里面分别有两个对比,反复讲过好几遍了,是个考点。
但是我们班长大人这时候不给力了。顺着严俐的提示也永远比严俐的耐心慢一步。
严俐没多给一个眼神,自顾自讲完了consider doing和to do,considerate和considerable,还有名词consideration的词组take sth into consideration可以替换成account之后,才对朱依若:“这个词我刚才讲的所有用法,10遍,坐下来。”
然后对其他同学:“大家都记好了吗?”
朱依若坐下来就感慨被严俐盯上了,然后掏出了草稿纸立刻就开始抄。
严俐仿佛身后长眼睛了:“现在不许抄,下课再抄。”
然后又数落几句:“朱依若从分班开始成绩就下降了哦,到现在还是没把英语放心上数学好也不能有瘸腿哎,我讲过好多遍了还是就晓得忙数学哎。”
朱依若下课还是立刻就把抄的东西送上去了。
严俐只是淡淡地看了一眼,又把上课说的话重复了一遍,还把自己常用的什么“进了实验班不是进了保险箱”“可以有强项,不能有瘸腿”那些话拿出来挨个数落了一遍。
朱依若还想辩解写什么,但是严俐没给机会。
下来后,朱依若对林亦:“我觉得她就是对我有意见,我明明这段时间很认真在学英语的好嘛。”
林亦耸耸肩,表示严俐就这样我也没办法。
林亦早就习惯严俐上课教育人的这一套了。
选择题五个一报,如果有一两个错的还会喊第二个人,如果还有分歧就继续。或者喊人回答阅读必让他讲这篇文章的大意,因此严俐的学生就算抄作业也得自己抽空看一遍文章,之前暑假作业那么多人都是抄的大家还打趣:“xxx,这篇文章讲的什么?”
分班前林亦若是碰到自己有好几个不确定的的五个题,总是先偷瞄冯雨悦的,如果恰好有不一样的而且被点名了只能硬着头皮报自己的。结果不管和旁边同学是不是一样的还是只能遵循自己的卷子。
有一次的单选还蛮难,涉及不少没学过的单词。林亦侥幸五个题只错了一个。严俐问:“第四题你选的B,是对的,那么你为什么这么选呢?”
林亦慌忙看题,四个选项中,偏偏只有B她不认识,当时写的也赶根本没查字典,这可怎么解释。林亦知道严俐不喜欢耽误时间,硬着头皮:“用排除法,其他几个都不对。”
严俐:“没查是吧,下次遇到不会的查一下,排除法也可以哦,坐下来吧。”
好在分班后林亦逐渐有了底气,毕竟分班前的成绩上来了,严俐喊人通常还是集中在中等学生,林亦她们也就是在前一个回答有错误的时候纠正一下,就算回答错了严俐也只是会把这道题重点讲罢了。
九月底最振奋人心的就是运动会啦。
六班小鬼们早早地就买了班服,收货人大摇大摆填了唐文强,给送到了学校门卫室。班服分两种颜色,白色和橙色,袖口以及帽子拼色的设计让人不觉得单调。甚至在班服到的那天女孩子们集体穿去体育课秀了一把。
然后就是不知从哪儿搞来两块泡沫白板,说是要在上面涂鸦,搞出一个有物化班特色的标语。
陈海林灵魂画手,说要有物化班特色,就画出了唐文强和朱家军的Q版人物。
剩下女孩子们就再添加了一点物化元素。
物理那块添了“沿场强,电势降”以及它的证明过程,顺便附上了电场的图。起因是唐文强上电场那边的课时大讲特讲了这个结论,还把它提炼出了这精辟的六个字,开玩笑说:“以后十几年,二十几年后你们聚会,就可以用这六个字作为暗号,因为只有我总结得这么好。不信你去问问文科班,她们肯定不知道。”那一阵子,六班还经常调侃这句话,逢别的班认识的同学就问:“你知道“沿场强,电势降”嘛?”弄得一帮小伙伴云里雾里。
化学那边写了一个巨复杂的有机物的结构式——咖啡鞣酸,配字“给化学老师递一杯卡布奇诺”。朱家军的头像旁边写的是“给我每样来一杯”。这句话出自朱家军之口,是严俐提起的。说是上一届高三毕业之后,一直搭班的唐文强、严俐、朱家军和黄萍几个老师出去旅游,在飞机上空姐问他们喝点什么,朱家军毫不客气:“给我每样来一杯。”严俐课上来来回回举的例子难免重复,这个故事分班前后林亦听了至少四次,每次班上人还都很配合的笑疯,严俐免不了笑着关照:“不要讲是我说的哦。”
然后这两块板让六班各个都笑死,举着这两块板,一定是整个开幕式最强的一波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