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书

繁体版 简体版
爱看书书 > 重回八零,从摆摊开始 > 第159章 第一百五十九章

第159章 第一百五十九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张老太太看她大大方方的样子,心里更加喜欢,只是想起自家这次办的事,又实在愧得慌。

这会儿屋里几个小辈都出去了,老人家才跟苏丽珍说起这事的来龙去脉。

张宝海老丈人家里条件不好,比原先张表舅家还困难些。

那老两口虽是农村人,但是侍弄庄稼的本事却不多,前些年吃大锅饭还不显眼,自打前年包产到户后,老两□□计跟不上,日子还不如从前。

后来为了谋生计,他老丈人就凑了一笔钱,四处求人学了一门做豆腐的手艺。

学会了手艺后,他老丈人就开始自己做豆腐,然后挑着担子到镇上卖。一开始艰难些,等后来渐渐有了口碑,生意一天比一天好,一担豆腐六、七十斤基本每天都能卖掉。

去年一整年,张宝海的老丈人靠着卖豆腐小赚了一笔。

手上有了钱,他老丈人自觉有了底气,就想要大干一场。嫌弃家里的磨又小又破,磨得浆子不够细,他老丈人就花大价钱找人打了一口大石磨。

只是他家底子太薄,光这一口大磨就把先前卖豆腐攒的钱都花光了。

有了磨,这人又觉得房子小,放不下磨盘,一咬牙,又东拼西凑、四处借钱盖了间新房子安磨,算是建了一家小豆腐坊。

等什么都准备好了,正当张宝海这老丈人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谁成想镇上忽然多了好几份跟风卖豆腐的。

更糟糕的是,这些后来的跟风者为了抢生意,一度把豆腐价格压得很低不说,个别人甚至还故意造谣诋毁竞争对手。

作为镇上最早卖豆腐获利的张宝海老丈人,更是被污蔑最厉害的人。

因为这种种原因,他老丈人家的豆腐就越来越不好卖。

而食品类的东西,你越卖不动,顾客就越少,几乎是一个恶性循环。

所以到后来,张宝海老丈人几乎一天都卖不出十斤豆腐。

眼见着投入了那么多,就指着这小豆腐坊回本呢,凭空来了这么一下子,他老丈人一家瞬间就跌入了谷底。

张宝海的媳妇没法眼睁睁看着自己娘家这么被拖垮,只好来找张表舅夫妻俩求情,希望他们能帮忙说动苏丽珍收购她娘家的豆腐。

这事已经闹腾了有一段时间了,期间张表舅夫妻俩一直没松口。

本以为张宝海媳妇已经死心了,没想到昨天回了一趟娘家,今天就又闹起来了,连陈大伯都给惊动了。

张老太太说完,许久没作声的张表舅才深深叹了口气,语带惭愧道:“珍珍啊,今天这事,是我们家对不住你,我没把孩子教好……”

苏丽珍连忙宽慰对方:“表舅,您别这么说。二嫂这事也不是什么大事,况且就算不从大勇哥那边论,单看咱们两家这几年的交情,我也会帮一把。咱们一码归一码,您和舅妈、姨姥姥都是我在意的人,我不可能为了这点事,就看着你们为难。”

一旁的张老太太不由握紧了苏丽珍的手,再没有说什么。

张表舅面上仍带着几分沉郁,面对苏振东和陈大伯的开解,也只是勉强露出笑模样。

他心里明白,自家这些年几乎就是苏丽珍一家硬拉着起来的。

没有苏家,他们老张家算个啥?

一家老小才靠着人家起来几天,就又惦记上人家别的好处了。这事说破大天去,也是他们家没脸。

而且交情都是需要你来我往小心维护的,没谁非得一次次让着你、可着你,感情是最禁不起消耗的。

想到这,他不禁捏紧了拳头,心里默默做了个决定。

不能再闹出这样的事了。

他宁愿一辈子受穷,也不想让张家出了“白眼狼”。

从张家出来,叔侄俩开车直接回凤城。

路上,苏振东还忍不住提起这事:“珍珍,我看那宝海媳妇虽说心思多了些,但人品应该没多大问题。这两年芽芽跟宝丫玩得好,我听她回家提过,说张家两个嫂子对她都很好,她在张家待得挺舒心的。”

芽芽很聪明,自从心理疾病慢慢康复后,她身上那股子机灵劲儿就越发明显。加上从前因为家庭原因,比较敏感,好多事情就算你不说,她也心里有数。

所以现在,苏振东有什么事都不瞒着她,从不因为女儿年纪小就随意敷衍。

苏丽珍便道:“东叔,今天当着张二嫂的面,我已经把想说的话都说了,这件事在我这里就算翻篇了,过后我也不会再去计较。”

“更何况这事本来也不大,看在表舅和舅妈的面子上,我更不会拒绝。”

“我只是想起前一阵子,舅妈在店里时偶尔自己会发呆。我和我妈那会儿还特意问过,她也只说是天气热的。因为当时也没有别的异常,所以我们就都没在意。现在想想,大概根源也在这件事上。”

苏振东不由感叹道:“张大哥两口子都是实诚人。”

苏丽珍点了点头。

正因为如此,她才会看在张表舅夫妻的面子上,直接给这个张家二嫂“开后门”,变相帮她娘家解决烂摊子。

更是因为珍惜张表舅和姨姥姥对她的这份坦诚和爱护,她不愿让他们陷入两难的处境,所以才会在一听说张宝海媳妇怀孕的那一刻,立马出声,叫停了这场争执。

晚上,饭店关门后,苏丽珍才把白天在张表舅家里的事告诉苏卫华和李翠英。

夫妻俩听完,李翠英感叹道:“你表舅和舅妈也不容易。”

苏卫华则直接夸起闺女来:“珍珍这事处理得挺好。咱这地方最讲究人情,有些事躲不开,在不影响基本原则的情况下,适当通融一下也没啥。但是也得注意,别让人觉得你太好说话,啥事不能一而再、再而三。”

“闺女,爸知道你是有大目标的人。可惜我跟你妈能力有限,也帮不上啥忙。以后要再有这种事,你要乐意也就算了;要是不乐意,你就都往我们俩身上推,我们当爹妈的不同意,谁也说不了啥。”

李翠英也点头:“你爸说得对!我跟你爸现在算是练出来了,遇事能抹得开脸了,也不怕得罪人。”

苏丽珍被妈妈难得带了几分自得的语气逗笑,不过还是认真点了点头。

虽然她从没打算让爸妈去面对这种烦心事,但是每次看到他们随时准备站出来为她遮风挡雨的样子,她心里就一片温暖,舍不得说出拒绝的话。

而张舅妈当天回家,从自家男人和婆婆那里知道了白天的事后,第二天再来时就找了个空挡,郑重跟苏丽珍一家道了谢。

张舅妈一贯是个敞亮性子,大大方方道完谢,之后表现一律如常,苏丽珍一家便也只当这事算是过去了。

哪想,直到苏丽珍开学去了首都,一次周末和家里通电话的时候才得知,原来张家在这事过后没几天竟然分了家!

分家的时候,丁大勇和丁大娘也被请了去。

丁家母子俩是去作见证的,也是因为这次分家,他们才知道之前张宝海媳妇闹出的事。娘儿俩本想劝几句,但是张表舅夫妻态度坚决,也只得作罢。

后来,张家又把几个亲家和屯子里的老支书和大队长都请了去,一天的工夫就把家分完了。

过后,张家还拜托丁家母子先别把分家的事告诉苏家。

结果分家才半个月,张家老太太就因为郁结于心病倒了,幸亏送医院送得及时,要不然人就危险了。

苏家也是那时候才知道张家出了这么大的事。

要知道张表舅夫妻俩的小儿子和小闺女还没成年呢,这个时候分家其实于老两口来说是吃亏的,就算是张家大儿子和二儿子,名声上也不太好听。

为着张表舅夫妻俩这份苦心,苏家人心中也很是感慨,自此待张家更加亲厚。

当然,这些都是之后发生的事。

而这一晚,苏丽珍什么也没有想,她听了家人的话,早早就熄灯睡觉了。

因为明天就是22号,那才是对她来说,期待已久且至关重要的日子。

她的未来是否会像她希冀的那样足够强大,能否保证让身边在乎的所有人都快乐自在地过一生,明天将是实现这一切的开始。

8月22号当天,苏丽珍早早起床。

吃完了一顿由苏爷爷亲自下厨做好的丰盛早餐,换上一身特地为今天准备的新衣裳,苏丽珍就下了楼。

七点整,苏振东准时把汽车停在饭店门口。

一家老小都要去公司那边,解放车车厢小,副驾驶位勉强能坐下两个人。这么多人肯定坐不下,苏丽珍正说到时候安排司机再过来接一趟。

哪成想苏厚德第一个不干。

“浪费那油钱干啥,我们直接坐车斗里就行!”

孟知祥也乐呵呵地伸了伸胳膊腿:“老长时间没坐了,别说还怪想的!”

苏丽珍哪能让两个老人坐后头车斗,正说让他们带着芽芽先上车呢,这时,迎头突然“滴滴”两声车喇叭响,她抬头看去,却是沈瑞开着吉普车过来了。

看见苏家人都在门口,他脸上露出一抹温和亲近的笑意:“我还担心来晚了,幸好赶上了。”

众人没想到他来这么早,李翠英赶忙道:“小瑞啊,你咋来这么早,是不是还没吃饭呢?”

沈瑞点头,笑道:“婶婶别担心,我吃过了。本来我是想直接到新公司那边的,只是我想着你们今天大概都要过去,担心你们车不够安排,所以顺道拐了个弯过来,看看有没有需要我跑腿的。”

一听他这么说,苏卫华不禁乐道:“还是小瑞细心啊!”

苏厚德和孟知祥对视一眼,两个老人都乐呵呵不说话。

苏振东忍不住往苏丽珍那边看了看,见她眼中也露出高兴的神色,心里便十分满意。

自打昨天存了那个念头,他就不自觉拿看女婿的眼光看沈瑞。

只恨不得对方时时处处表现得体贴周到才好。

有了沈瑞的吉普车,一家人正好都能坐下。

等到了公司,苏丽珍顾不上跟沈瑞说几句话,就开始忙碌起来。

庆祝开业的条幅已经提前一天挂好。苏丽珍安排几个保安在大门和两侧铁栅栏上都插上了印着“珍珍”标志的鲜艳彩旗,又在公司大门前的水泥地面上铺了一大块红毯。最后,又把二十多只她之前特地找人订做的花篮整齐摆放在红毯靠后的位置上。

这么一布置,原先还略显空旷单调的大门脸一下就鲜活隆重起来。

条幅和彩旗就不说了,眼下凤城市内人们还没见过这种样式精美的花篮。所以这些花篮一摆好,别说本就喜欢花花草草的女士们,不少男士们也忍不住上前细细欣赏起来。

过了八点以后,客人们陆续来了。苏振东联系的锣鼓队和秧歌队也已经到齐,热闹的锣鼓声说话间就响了起来。

今天受邀参加开业典礼的客人除了像安家、薛家、卢家这样的老熟人之外,苏丽珍还特地邀请了刘五爷、凤城禽类养殖场胡场长和分管本辖区的孔区长。

刘五爷是带着家属来的,大概是反应过来昨天给苏丽珍和自家小儿子牵线的事办的不地道,今天看见苏丽珍还有些讪讪的,好在苏丽珍全程表现自然,看见他们夫妻还一口一个“五伯”“五大娘”的,刘五爷这才松了口气。

孔区长和胡场长是一块来的,两人原来是高中同学,难得半道碰上,就结伴一起过来了。

他们其实对苏丽珍不是很熟,不过一个是基于合作关系良好,耐不住对方盛情相邀,不好意思不来;一个则是因为对方的企业正好在自己分管的辖区内,于情于理都该走一趟。

而且两人心里都觉得对方只是个体户出身,如今摊子虽说铺起来了,但后续实力未必跟得上,未来前景究竟如何实在不好说。

尤其是胡场长,尽管不像外头某些人那样对干个体的人百般不待见,但由于自身优越性所产生那点轻视还是有的。

所以两人来之前只当这一趟是走流程,随便露个脸就成,其实也没太上心。

没想到等他们俩到了地方,放眼这么一瞧,只见现场是锣鼓喧天,彩旗招展,红底金黄大字的条幅格外显眼。

还有正门前的红地毯上,那一大簇、一大簇的鲜花插在半人高的精编蓝筐上,鲜艳得比扭秧歌人手里的彩扇还好看呢!

嚯,真是好热闹的场面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