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书

繁体版 简体版
爱看书书 > 佟佳贵妃要长寿(清穿) > 第23章 新人入宫

第23章 新人入宫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开春后,佟家夫人入宫请安时,特意带了个紫檀木匣子。伊尔哈打开一看,里面整整齐齐码着两摞素绢装订的小册子——封皮上分别用靛青和胭脂写着《养生辑要·乾卷》《养生辑要·坤卷》。

"按娘娘的意思,"佟夫人压低声音,"男卷讲的是男子弱冠前后的注意事项,女卷从葵水初潮讲到产后调理。"她翻开其中一页,指给伊尔哈看,"这部分特意请了苏州的稳婆口述,连产妇怎么呼吸都画了图样。"

伊尔哈指尖抚过那些工笔绘就的穴位图,不由莞尔。三年前她不过随口一提,没想到父兄真当回事,不但搜集了南北方各州府的养生方子,还特意请太医署的退休老太医做了校勘。

"父亲说,"佟夫人从袖中又取出个锦囊,"这些是预备给各州县官学的,笔墨钱咱们府里出了。"倒出来的小木戳让伊尔哈眼前一亮——竟是套简易印刷版,阳刻的字迹清隽秀挺,一看就是隆科多的手笔。

琉璃进来添茶时,伊尔哈正翻到坤卷的"妊子部",上头详细记载了防滑胎的食补方子。她突然想起什么,吩咐道:"去把德嫔前日送的绣屏取来。"转头对佟夫人笑道:"正好赏给编书的先生们。"

窗外春光明媚,昭宁公主在院里追蝴蝶玩。伊尔哈望着女儿活泼的身影,心想等这批册子发下去,不知能救多少难产的妇人,又能免去多少"七活八不活"的愚昧悲剧。她摩挲着锦囊里那个小小的"佟"字印章,忽然觉得,或许这才是她穿越一遭最大的意义。

伊尔哈将两册绢书带回寝殿,命琉璃备好笔墨,打算连夜细读。她特意挑了盏明亮的琉璃灯,将书册摊在临窗的案几上——这样从外面看,只当贵妃在批阅宫务账本。

《乾卷》翻到"弱冠篇"时,她眉头微蹙。古人将"梦遗"视为元气外泄,竟建议少年郎们服用固精汤药。伊尔哈提笔在眉批处写下:"精满自溢乃常事,若强行遏止,反致癃闭之症。"墨迹未干,又翻到讲解"阳事"的章节,看到"日御一女为养生之道"的说法,险些笑出声来,索性整段划去,改作:"年少戒之在色,尤忌服助兴丹药。"

夜深人静时,她翻出私藏的炭笔,在另张宣纸上画起男性生理解剖图。画到一半突然停笔——这图若流传出去太过惊世骇俗。思忖片刻,她改画了幅含蓄的经络图,将关键部位用云纹遮掩,旁边标注:"此间精气所聚,勿受寒湿,忌紧衣束缚。"

《坤卷》的修订更费心思。看到"产妇三日不食荤腥"的旧俗,她直接批注"谬矣";遇到"辨胎男女法",更是整页撕下重写。最让她揪心的是"难产处置"章节,稳婆们竟建议用秤砣坠腹。她咬着笔杆回忆现代产科知识,最终绘了张产床姿势图,注明"垫高腰部,曲腿呼吸"八字要诀。

天光微亮时,伊尔哈揉了揉酸痛的腕子。她将改好的部分书稿藏进妆奁夹层,忽然想起什么,又抽出《乾卷》另抄了份简本。这份特意删去了露骨内容,只留青春期常识与养生之道——正适合给隆科多启蒙。

后来两年里,伊尔哈一直跟这两本书较劲,有空就翻出来写写改改。直到康熙二十年才正式完稿。

"去佟府传话,"她唤来心腹太监,将简本塞进糕点匣子,"就说本宫新得了味茯苓糕的做法,让隆科多尝尝鲜。"匣子底层,那册改良版的《乾卷》静静躺着,扉页还粘着张字条:"阿弟弱冠在即,闲时一观。"

然后让佟家将改良版的《乾卷》、《坤卷》多印一些送进来,这些书有些不被世人所容,不知道康熙得知后会是什么表情,伊尔哈打算还是悄悄给孩子们看。

……

话说回现在,康熙十九年三月,承乾宫里一株老梨树刚冒出花苞,德嫔乌雅氏便发动了。产房内血腥气混着安息香,德嫔咬着软木,冷汗浸透了中衣。伊尔哈赶到时,正听见接生嬷嬷惊呼:"阿哥怎地不哭?"

小小的婴孩被倒提着拍打脚心,半晌才发出猫儿似的微弱哭声。德嫔顾不得产后虚弱,挣扎着要看孩子:"让我抱抱..."她指尖触到婴儿青白的脸色,心头猛地一揪。

康熙赐名胤祚,希望孩子能健康长大。

好在太医仔细诊脉后,确认六阿哥只是先天体弱,并无大碍。孙太医捋着胡须宽慰道:"小阿哥脉象虽细弱,但根基尚稳。只需仔细将养,待过了三岁,自然健壮如常。"

德嫔闻言,悬着的心总算落下一半。她低头看着怀中熟睡的胤祚,孩子小小的胸膛随着呼吸微微起伏,虽比寻常婴孩微弱些,却也算平稳。伊尔哈站在一旁,悄悄松了口气,顺手将太医开的补药方子递给德嫔的贴身宫女:"按方子煎服,药材若不够,只管来永和宫取。"

康熙得知诊断结果后,特意命内务府拨了两个经验丰富的乳母来照料胤祚。每日清晨,御膳房都会送来新鲜的羊乳,说是给孩子补元气用。德嫔更是亲力亲为,连孩子的小衣裳都要亲手摸过才放心。

说来也怪,这体弱的六阿哥虽吃得少,却日日见长。满月时称重,竟比出生时重了两斤有余。德嫔喜极而泣,抱着孩子去奉先殿上了香,又特意带着胤祚去永和宫给伊尔哈瞧。

"瞧瞧这小胳膊,"伊尔哈捏了捏胤祚藕节似的胖手臂,笑道,"哪还有半点体弱的样子?"德嫔抿嘴一笑,将孩子往伊尔哈怀里塞:"都是托娘娘的福。"原来那安神香荷包里的药材,伊尔哈都是挑的最上等的。

虽说德嫔已经平安生产,但六阿哥胤祚体弱,需得精心照料。德嫔每日亲自盯着乳母喂奶、太医请脉,连换尿布都要过问,实在分不出太多精力照看已经满周岁的胤禛。

这日清晨,德嫔给胤禛换上崭新的宝蓝色小褂子,亲手系好荷包,对乳母嘱咐道:"从今儿起,每日辰时送四阿哥去永和宫,酉时再接回来。"说着又往孩子怀里塞了个布老虎,"这个带给昭宁妹妹玩。"

胤禛还不懂这意味着什么,只当是去玩耍,乐呵呵地跟着乳母往外走。德嫔站在廊下目送,直到那小小的身影消失在宫道拐角,才转身回屋照看正在啼哭的胤祚。

永和宫这边,伊尔哈早就命人备好了胤禛爱吃的奶糕。昭宁公主听说小伙伴要来,兴奋地把自己的玩具都搬了出来。当胤禛迈着小短腿跨进殿门时,昭宁立刻扑上去拉住他的手:"四弟弟!"

起初几日,胤禛每到傍晚就闹着要回承乾宫。伊尔哈便让乳母提前半个时辰带他去御花园玩,摘些新鲜的花草带给德嫔。渐渐地,小家伙把永和宫也当成了家,甚至会主动拉着伊尔哈的衣角喊"佟娘娘"。

德嫔虽忙着照料胤祚,却也没忘了长子。每日胤禛回来,她都要仔细询问孩子吃了什么、玩的开不开心。

六阿哥满百日那天,德嫔终于得了空,亲自去永和宫接胤禛。一进门就看见儿子正有模有样地握着毛笔乱画,昭宁在旁边帮着磨墨,两个小家伙脸上都沾满了墨迹。伊尔哈见她来了,如见救星:"快把你家小祖宗领走,我这永和宫的宣纸都快被他祸害完了!"

……

清明时节,御花园里新柳吐绿,桃李争艳。伊尔哈特意选了二十这日休沐,天刚蒙蒙亮就带着五个小娃娃出了永和宫。

胤祉和胤禛穿着同款的靛青小褂子,像两只小尾巴似的缀在伊尔哈身后。荣宪和端静手拉着手走在中间,两个小丫头今日都梳了双丫髻,发间缠着嫩绿的柳条。昭宁年纪最小,被乳母抱在怀里,手里攥着个蝴蝶风筝不撒手。

"佟娘娘,看!"胤禛突然指着假山后一丛野花,小脸兴奋得通红。伊尔哈弯腰摘了一朵别在他衣襟上,顺手也给胤祉戴了一朵。两个孩子你瞅瞅我,我瞅瞅你,咯咯笑成一团。

刚走到临溪亭,就听见远处传来清脆的铃铛声——是纯禧带着胤褆、胤礽赶来了。十五岁的纯禧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手里却还孩子气地晃着个五彩风车。胤褆腰间别着木剑,活像个少年将军;胤礽则捧着本书,边走边看,险些撞到树上。

"太子弟弟!"荣宪欢叫着扑过去,一把抱住胤礽的腿。小太子这才回过神,笑着把书塞给太监,从袖中掏出包松子糖分给弟妹们。

伊尔哈指挥太监们在草坪上铺开青毡,又命人架起烤架。御膳房早备好了各色肉串,切得小小的,正适合孩子们拿。昭宁趁人不备,偷偷舔了口生肉酱,辣得直吐舌头,被胤褆笑着抱去溪边漱口。

风筝很快飞上了天。胤礽的苍鹰风筝飞得最高,引得弟弟妹妹们阵阵欢呼。胤禛和昭宁共放一个蝴蝶风筝,却总缠在一起,最后索性扔了线轴,在花丛里追起真蝴蝶来。

肉香飘散时,伊尔哈发现胤祉不见了。找了一圈,才发现小家伙蹲在桃树下,正把掉落的桃花瓣往荷包里装。"给德娘娘的,"他仰起小脸解释,"德娘娘不能来,闻闻花香也好。"

日头西斜时,玩累的孩子们横七竖八地躺在毡子上。胤禛枕着胤褆的肚子睡着了,手里还攥着半串没吃完的烤肉。伊尔哈轻轻给他盖上小斗篷,转头看见胤礽正教纯禧和荣宪用草茎编蚂蚱,夕阳给他们的侧脸镀了层金边。

回宫的路上,昭宁趴在乳母肩头睡得香甜,发间还粘着片花瓣。

……

清明过后,紫禁城的春光愈发浓烈。这日康熙踏着暮色来到永和宫,刚跨进院门就被一群小娃娃围住了——胤禛抱着他的腿要举高高,昭宁举着刚画的花鸟图邀功,连一向稳重的荣宪都忍不住扯了扯皇阿玛的袖子,想让他看自己新学的刺绣。

伊尔哈倚在廊下看着这热闹景象,手里团扇半掩着笑意。直到孩子们被乳母带去用点心,康熙才得空坐到她身边,顺手从案几上拈了块她爱吃的桂花糕。

"朕想着,"康熙抿了口茶,突然道,"该大封六宫了。"他目光扫过院子里嬉闹的孩子们,"惠嫔抚养胤褆有功,宜嫔诞育胤祺,荣嫔照看公主们尽心,德嫔连育两子...都该晋妃位。"

伊尔哈正要接话,却见皇帝从袖中取出份草拟的懿旨。明黄绢帛上朱笔赫然写着:"晋贵妃佟佳氏为皇贵妃,摄六宫事。"她指尖一颤,茶盏险些脱手。

"至于赫舍里氏和钮祜禄氏..."康熙继续道,语气平静得像在讨论今日的天气,"元后之妹按贵人例进宫,继后之妹给妃位例。"

晚风拂过庭院,将孩子们的欢笑声送得很远。伊尔哈望着正在教胤禛挽弓的胤礽,突然明白了皇帝的深意——这是要把元后、继后的家族都摆到明面上,既全了体统,又能互相制衡。

"表哥圣明。"她最终只吐出这四个字,顺手给康熙续了杯茶。茶汤映着天边最后一缕霞光,红得像是淬了火。远处传来昭宁银铃般的笑声,小丫头不知怎么爬到了石榴树上,正被胤褆慌慌张张地往下抱。

康熙顺着她的目光望去,忽然轻笑:"皇贵妃的吉服,记得绣上石榴纹。"话音未落,树上的昭宁突然扔下来个半青不红的果子,正砸在皇帝脚边,溅起几滴汁水。

伊尔哈终于笑出声来,方才的凝重气氛一扫而空。夜风里飘来炊烟的气息,混着孩子们身上的奶香,竟比任何名贵熏香都来得熨帖。

伊尔哈猛然想起,仁孝皇后的妹妹,才十岁啊。

"表哥,"伊尔哈放下茶盏,指尖在案几上轻叩两下,"臣妾记得...赫舍里家的二姑娘,今年刚满十岁?"见康熙点头,她故作轻松地笑了笑,"这么小的孩子独自住一宫,夜里踢了被子都没人知道。"

窗外的嬉闹声忽然大了起来。昭宁不知怎么摔了一跤,正瘪着嘴要哭,被路过的胤禛用块芝麻糖哄好了。伊尔哈望着这一幕,声音不自觉地软了几分:"不如让赫舍里姑娘暂住长春宫?端嫔性子最是温和,又通诗书..."

康熙挑眉看她,伊尔哈硬着头皮继续道:"再说长春宫离尚书房近,等赫舍里姑娘到了读书的年纪..."话未说完,就被皇帝的笑声打断。

"表妹如今倒会疼人了。"

晚风送来阵阵花香,伊尔哈望着天边渐沉的夕阳,想起自己十岁时还在佟府后花园扑蝶玩呢。转头看见康熙正握着太子的手教运笔,父子俩的侧脸在暮色中如出一辙。

"琉璃,"待圣驾离去后,伊尔哈立即吩咐,"去开库房找些适合小姑娘玩的物件。再..."她顿了顿,"把前儿广东进贡的珊瑚串找出来,给端嫔送去。

……

很快,康熙大封后宫的旨意发了出来。晋佟贵妃为皇贵妃,惠嫔为惠妃、宜嫔为宜妃、荣嫔为荣妃、德嫔为德妃;庶妃兆佳氏为贵人,封号布,庶妃戴佳氏为贵人……

另遏必隆之女钮祜禄氏入宫,享妃位例,赐居永寿宫;索尼孙女赫舍里氏入宫,享贵人例,入住长春宫。

圣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