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书

繁体版 简体版
爱看书书 > 武则天新史:仕女长歌:唐朝的女人 > 第62章 山陵崩政宰不发丧 继天下李治得大统

第62章 山陵崩政宰不发丧 继天下李治得大统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忌又拿出了一份圣旨还以为是新的委任状,长孙无忌看着站在下边的群臣,到现在没有任何意外发生,秘密终究还是要揭开的,长孙无忌沉声道:“皇上已于昨日驾崩于翠微宫含风殿,现在昭告皇上遗诏:大唐皇帝李世民殡天后皇太子李治承继皇位,登基为帝。”

这样的消息无疑是震惊了所有人,皇帝就这样静悄悄的驾崩了?瞒着所有人就走了?虽然之前一直都有皇帝龙体有恙的消息流传,但总是没有确切的消息,这就是李世民躲在翠微宫养病的原因,让朝臣虚虚实实摸不住他身体的具体情况,这样让一些有异心的人不敢轻举妄动,长孙无忌的默不发丧也是出于这样的安排,所以现在皇帝驾崩的消息给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

长孙无忌在上面看着下面吵吵闹闹的群臣没有制止,他知道这件事的冲击力,但现在自己一切已经安排妥当,长孙无忌继续宣读遗诏:太子继位,发国丧于太极殿,军国大事,不可停阙;平常细务,委之有司。诸王为都督、刺史者,并听奔丧,濮王泰不在来限。

接着长孙无忌对程知节道:“为了防止皇上国丧期间长安城发生事端,特命程知节为镇军大将军,领禁军飞骑营,驻防长安城可进不可出。”

这份遗诏的意思就是三点:第一皇上驾崩,太子李治继位;第二皇帝虽然归天了,但不管军国大事还是坊间小事不能停,以前怎么办现在还怎么办,至于奔丧的事,有接到皇令的可以前来;第三,濮王李泰不许前来奔丧。

这是因为皇帝驾崩,大唐朝堂必定会暗流涌动,长孙无忌封锁长安城就是为了防止有人生乱,一直到李治正式继位成为皇上为止才会解除这样的封锁,程知节亲自镇守长安城就是为了防止有人硬来,至于李泰,长孙无忌就是怕李泰会借着进京奔丧的机会图谋不轨,毕竟李泰一直跟一些世家有着不明不白的联系,长孙无忌这样的安排直接避免了李泰作乱的可能性。

在长孙无忌的操持下李世民葬于昭陵,庙号太宗,国丧也算顺利的结束。这样一位千古名君作为大唐的第二位皇帝,在位二十三年,年少成名,有威名,也有骂名,一生戎马战功赫赫,先后领兵平定窦建德、刘黑闼、王世充等割据势力,结束了隋末的一团乱局,让这片土地从新归于统一,最终被隐太子李建成猜忌,发动了一生的污点玄武门之变,这也是他背负了一生的骂名,甚至是“遗臭万年”被后世史书指责,但这件事正如事变之前长孙无忌对他的谏言,李世民和隐太子之间的冲突就像是江河之水不得不流,这就是大势所趋,没有人能够阻止,不然北齐被毒死的兰陵王高长恭就是李世民的前车之鉴,李世民不想认命就不得不争权夺利,这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朝堂又何尝不一样呢?

李世民在位时期虚心纳谏,广开言论,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和吐谷浑,重创高句丽,扭转了前隋对高句丽三站不胜灭国的颓势,开拓西域设立安西四镇,与北方各民族融洽相处,获得尊号“天可汗”,为唐朝后来的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了重要基础,更重要的是在民族的历史上留下了唐人的称号。(百科)

如果说秦始皇的最大成就是大一统的思想,汉武帝的最大成就是汉民族的矗立,那太宗皇帝的最大成就就是让这片土地变得开放包容,拥有了世界的观念,让唐人成为了一个走得出去的符号,他本人也成为了一个皇帝的丰碑,像始皇帝和汉武帝一样成为了史上最优秀皇帝的标杆和标准,激励每一位有志向的后世之主为之奋斗,明君之名实至名归。(太宗皇帝下线,上半部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