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婠需要帮手对抗萧未央的时候,王氏家主向王婠举荐了出乎她意外的人选,那就是此时还身在感业寺的先帝才人武如意。
王婠现在对于武如意最近的消息,还是上一次萧未央针对武家兄弟报复如意的事,当时的王婠出于自己的考虑选择了袖手旁观,最终的结果就是如意的母亲被武士棱赶出了武家,甚至从武氏族谱出名,杨氏无奈只能带着三女青蝉远走他乡投奔大女武顺。
虽然杨氏不想在感业寺出家的二女如意担心,选择了隐瞒自己东走洛阳的内情,但萧未央为了达到自己报复的目的,还是自己把真相告知了如意,也达到了让如意远离皇帝李治的目的。
这一切都没有逃出王婠的眼睛,所以王婠才会感慨自己当时的袖手旁观,现在居然会成为一招漂亮的闲棋,也许顺其自然就是最好的伏笔。
王婠现在也认为武如意就是自己眼下最好的选择。
首先,武如意跟萧未央是不可能和解的仇敌,这两人的仇怨从很早之前就开始,先是小宫女时期的羞辱,然后是徐慧的充容时期,接着就是上一次的周年祭,武家姐妹让萧未央的阴谋落空,紧接着是武如意在感业寺“勾引”李治的事,这一件件事都是萧未央和武如意的仇怨。
所以萧未央就把这些怨气报复在了武家兄弟的身上,最终使得武家二驱寡母,杨氏这个武士彟继室成为了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所以两人的矛盾绝对无法和解,是死敌,这是王婠选择武如意的第一个原因。
其次,之前武如意被萧未央折辱的时候,身边的宫婢曾经问过王婠需不需要帮助武如意,王婠说道“帮助别人一定要雪中送炭,不然就是斗米养恩升米养仇”,现在王婠认为武如意一定有了痛彻心扉的感觉,她想报仇,但是她没有办法,因为她现在只是一个感业寺的寺尼,如果没有天大的机缘,她只能打落了牙齿往肚子里咽,她拿宫里的淑妃娘娘无计可施。
现在能够帮到武如意的人也就只有身为皇后的王婠一人,所以现在才是王婠出手帮助武如意最好的时机,这才是雪中送炭的时候,武如意必定对王婠感恩戴德。
再一点就是王婠认为武如意是一个聪明的、有能力的人,王婠知道武如意的过往,很认可如意的聪明才智,这是王婠非常看重的地方,郑珠贤的愚蠢算是让王婠吃够了苦头,选择郑珠贤这样的帮手实在是风险太大,一句话就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所以下定决心这一次要选择一个聪明人,武如意就是这样的人选。
并且还有一点原由,那就是武如意对自己的威胁。
王婠选择的帮手只能是自己的棋子,不能反客为主成为自己的威胁,哪怕是郑珠贤王婠都不会绝对的放心,因为郑珠贤同样出身大世家,王婠不知道郑珠贤会不会成为自己未来的竞争对手,郑珠贤会不会觊觎自己皇后之位?之前她也是在赌。
而对于武如意王婠就不必有这样的担忧,因为武如意的背后并没有朝堂绝对的支持,武家小门小户,就连武如意的母亲都会被赶出家门,这样的人怎么会对王婠造成威胁?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也是王婠最看重的一点,那就是武如意声名有缺。
武如意是先帝的才人,这是她身上洗不脱的标签,放在李治的后宫那就是洗不脱的污点,永远都不可能正大光明拿到台面上说的瑕疵,这就是声名有缺,王婠认为这样的武如意永远都不会对自己的位子形成威胁。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也许是皇帝最看重的一点,那就是王婠认为李治是对武如意有意的,这是武如意能否对抗萧未央的一切的前提条件,如果李治本身不喜欢武如意,那王婠所有的计划就会失去存在的根基,好在根据她的观察,李治是喜欢武如意的,不然李治怎么会屡次到感业寺找武如意,甚至比来自己的后宫都勤快,
所以综上考量,王婠决定把武如意接回后宫。
只是又该如何把武如意神不知鬼不觉的接进宫成了王婠的难题,一来是如何跟武如意达成交易,保证武如意没有异心,二来自己这样突兀的行事,只怕瞎子都会看到自己的打算,李治看到以后会不会有别扭的想法?这都是王婠需要考虑的关节所在。
最终还是王氏家主写信告诉王婠他来解决这些难题,本来这件事也需要秘密行事,现在王家主亲自出马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所以就有了这一场多年不见的久别重逢。
如意回到自己院子的时候远远地看到了一个男人的背影。
男人手里轻抚着一柄玉如意,站在一棵老树下看着眼前看似繁茂实则已经存在的枯萎之意,神色莫名,还有一丝颓败的感觉。
如意走近一看,居然是自己多年前见过的王家主,只是王家主再也没有多年前的意气风发,风轻云淡,虽然还是跟当年一样,眼中有笑,手中还有玉如意,但如意还是看到了王家主眼中的萧索,如意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在知道了母亲杨氏被武家赶出家门之后,如意的内心也是一样的颓败,她知道是自己拖累了娘亲,让娘亲失去了自己守护了一辈子的父亲武士彟的清名,并且如意也知道自己这一次没有了挽回的可能,上一次自己还可以进宫博前程,现在自己已经失去了所有的资格。
特别是在寂静的晚上,如意看着娘亲在洛阳姐姐那里报平安的书信,如意更是泪流不止,娘亲到现在还在瞒着她这件事,这让如意很愧疚、悔恨。
这就是一老一少多年后重逢的场面,两人都没有了之前的意气风发,区别在于武如意还年轻,还有东山再起的可能,自己却没有枯树回春的机会。
如意没想到王家主会来感业寺看自己,这样一个不可能的人,所以那就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了,如意静待王家主开口。
王家主倒是不着急,他看着眼前依旧年轻的女子,没有了多年前的青涩,但王家主还是从王婠的信中知道了如意这些年的作为,当年他在世家和皇帝的暗斗中看到了两个人,结果就看错了两个人。
一个是李治,他当年还可惜李治不是太子,没想到李治现在已经坐上了皇位。
另一个是武如意,他当年以为如意只是一个普通的内宫女官,没想到这个女子的聪明才智才是当年自己功败垂成的主谋。
他当年看错了这两个人,也许这就是王氏这些年一直在败落的根源,眼光有问题,都是他这个家主的原因,王家主当年还能淡然的对如意说出生媚骨者不可赢风骨这句话,结果后来王氏就投靠了皇家,现在他就成了王婠的说客,并州王氏也没有了当年的强盛可敌国,王家主也不得不感慨太宗皇帝的英明神武,以一人之力慑服天下世家,让诸世家辉煌不在,从可以抗衡皇家的存在逐渐坠落凡尘,不再跟过去几百年一样超然世外,遇上这样的千古名君是世家的不幸,但好在明君之所以是明君,就是因为极其稀少,明君死了就是没了,也许下一个明君的诞生就到百年千年之后,世家却可以延续下去。
这也是王家主现在的信念,王家还有机会,只要王婠能够坐稳皇后之位,那王氏在王婠的反哺之下就有足够的资本重新崛起,现在王婠遇到了困难,所以王家主不得不做了王婠的说客帮助她渡过难关。
王家主笑着道:“当年的战利品还留着吗?”
如意知道王家主说的是另一柄玉如意,当年王家主豁达的认输的时候,把那柄玉如意当作战利品留给了自己,她没想到王家主的话会从这里说起。
如意也是笑着道:“挺贵重的东西,所以还留着,您今天过来是来叙旧的吗?”
王家主道:“不全是,玉如意这东西从来都是成双成对的,我想这些年不管是你还是我们王氏都过得不太如意,或许就是因为这一对玉如意分开的原因,所以我就想把剩下的这柄带过来送给你,也算成人之美。”
如意道:“谢谢您的牵挂,也谢谢您的玉如意,不管是当年还是现在,您的气度豁达一如既往。”
王家主道:“你客气了,这也算是我在谢谢你,在先帝的周年祭中你解决了皇后的难题,皇后出自王家,我这个王氏家主谢谢你也是应该的。”
如意道:“那只是一个巧合,以及,家妹的坚持,我不敢居功,有劳皇后娘娘记挂了。”
王家主道:“我听说因为这件事,淑妃娘娘就怪罪到了你们姐妹身上,甚至牵连到了你的家族,和家母。”
如意道:“谢谢王家主的关心,但这是我的家事,希望您不要听信谣言。”
王家主停顿一下道:“我一直认为折辱亡父孤母之仇当刻骨铭心,不共戴天。”
如意沉默片刻道:“是我愧为人女了。”
王家主道:“你是要放弃了吗?当年我可看到你哪怕是在绝境都没有放弃的。”
如意道:“无所谓放弃不放弃,淑妃娘娘高高在上,不是我能够得罪得起的,如果不是因为我不自量力,也不会有现在的下场,是我自己种下的因,也就有了现在的果,这是因果报应。”
王家主道:“哪怕是机会摆在眼前你也要放弃吗?”
如意道:“我不知王家主是何意?”
王家主盯着如意道:“我眼下有一条路可以指给你,不知你愿不愿意走。”
如意眼神停顿一下道:“愿闻其详。”
王家主笑了,他知道自己没有看错,武如意并没有真的放弃,心中有仇恨才会有不顾一切的勇气,毕竟是跟淑妃娘娘为敌,不是每个人都敢于做出这样的选择,宫里现在可没有第二个贵妃的位子给谁做护身符,郑珠贤敢跟萧未央打架,靠的就是自己的贵妃比萧未央的淑妃位高一点。
王家主道:“想要报仇只能重新回到宫里,这是你唯一的办法。”
如意已经猜到了王家主会这么说,只是她听到回宫这句话还是愣了一下,她的宿命还是要回到宫里吗?李治曾经挽留她被她拒绝,因为她的身份名不正言不顺,想要留在宫中就需要舍弃一些如意一直坚持东西,特别是如意的眼前始终有好姐妹徐慧为追随先帝自愿赴死的回忆在飘荡,所以对于留在宫里这件事如意很是排斥,之前她想了很多办法也都在可以回避这样的选择。
再加上娘亲杨氏一直把自己被赶出武家的事瞒着她,一定也是不想如意再冒险寻仇,如意明白娘亲的心思,当年自己进宫娘亲就不同意,如果现在因为向萧淑妃报仇再进宫,那娘亲必定更加不会同意。
如意出宫之后虽然只是感业寺僧尼的身份,但能够经常见到自己的娘已经很满足,可是萧未央为什么偏要毁了自己的生活!
在如意沉默的时候,王家主不知道如意思考着什么,还是开口道:“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总是要有所取舍的,这才是生存之道,就像当年我对你说过,生媚骨者不可赢风骨,这是世家的傲气,可是现在我还不是要放下世家颜面投靠皇家,把自家的嫡女像交易一样送进皇帝的后宫,这就是取舍之道,有舍才有得。”
如意被王家主说的有些意动,但还是向王家主询问道:“我不明白皇后娘娘为什么会帮我进宫复仇。”
王家主叹气道:“不是帮你复仇,是让你进宫做她的帮手,复仇只是你顺其必然的事,因为你跟萧淑妃有仇。”
如意道:“我还是不明白皇后娘娘为什么会选择我,毕竟我人微言轻。”
王家主道:“皇后一直都没有自己的孩子,你知道吗?”
如意不知道王家主为什么会说道这件事,但还是道:“有所耳闻,皇后娘娘嫁给皇上多年无子。”
王家主道:“是啊,皇后无子必受非议,说起来这也是我害了她。”
如意不解的看着王家主,皇后无子是他的责任?
王家主叹息道:“皇后告诉我皇上对她多有冷淡,似有不喜之意,她不明白其中的原由,我想你或许能明白这是为什么吧?”
如意思考片刻道:“皇上是在记恨当年的事?”
王家主道:“是啊,我也是这样想的,当年我王氏以及众世家为了逼宫皇帝退让,所以借蝗灾之机意图煽动民变挟持治灾的太子殿下,结果太子临阵脱逃,时任晋王的当今皇上反而落入了有生命危险的境地,你也是这件事的亲历者。并且在祭天祈福的祭台上我也对皇上多有逼迫之意,我想这些皇上必定都记在心里,所以才会对皇后多有排斥,是为恨屋及乌,但皇上仁孝,皇后是先帝为他选定,也就表面上认可这件事,只是这就为难了皇后。”
如意问道:“皇后娘娘知道此事吗?”
王家主道:“我没有告诉她,作为皇后她需要有信心,永不放弃,如果她知道了这个事实,自怨自艾做不好皇后,与她无益,所以她到现在都以为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