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皇李治上位之后的第一次东宫之争就在这样离奇的结果下公知世人。
不只是结果,这一次的东宫之争从一开始就透漏着古怪,明明皇帝皇后还年轻,刚刚二十出头,明明皇后还没有嫡子,但这件事就这样被摆上了台面;明明在太子的人选上萧淑妃的儿子李素节才是最正当的人选,但王皇后居然会想到螟蛉养子的计划;明明看起来长孙无忌就要日暮西山,结果左相大人居然会接连得到吏部尚书褚遂良和兵部尚书李绩的支持。
所以在这一连串的不可思议之下,一个只有名义,没有名声的庶生子皇子李忠居然坐上了大唐东宫太子的位置,一个离奇的结果,甚至是一个耻辱的结果。
事前没人能预料到太子之位的争夺会发生这么多的意外,也没人想到一开始不被人看好的监国长孙无忌居然会有这样的绝地反击,还以为东宫会是淑妃萧未央之子雍王李素节的囊中之物,萧未央是这么认为的,高阳代表的宗室是这么认为的,众多朝臣是这么认为的,就连为自己制定螟蛉养子计划的王婠对结果都没有十足的把握,只是无计可施下的殊死一搏,但长孙无忌就是做到了。
原以为这会是一次权力的更迭,没想到会是左相权势的另一个巅峰,之前只是有权倾朝野“美誉”,现在已经有了执掌朝堂的事实,从前只是任人唯亲,现在居然左右了太子人选,这才是真的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时候不只一人想到了高句丽的渊盖苏文废立王上的前例,这就是先帝以史为镜的意思?
直到结果真的摆在眼前的时候,众人才得以复盘左相的整个布局,恐怕从一开始左相的分权就是跟褚遂良的双簧,这就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啊,看起来没有了吏部尚书的权柄,但却增加了朝堂上的声势,所以褚遂良才会拿出皇子皆庶子的说法混淆概念,并且成功。
还有皇后收养皇子李忠的事,什么早在一月前就知道了,只是自己忘了说,只怕是故意藏着掖着吧,就是想在这样的情势下给出突然一击,毕竟这件事提早说出来暴露目的不说,不知道还会遇到怎样的阻力,现在好了,一次突然袭击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
再有就是兵部尚书李绩的支持也来的莫名其妙,兵部尚书是朝堂上最特立独行的官职,不用看任何人脸色,更不用对任何人卑躬屈膝,因为这就是兵部尚书的超然地位,他的权力直属于皇帝的兵权,所以兵部尚书是可以置身诸事之外的,没人知道李绩为什么会支持长孙无忌,难道李绩看左相势大?也投靠了高高在上的监国大人?
又或许,这就是皇帝的意思?
这时候有人想到了皇帝李治在这件事情上奇怪的表现,从始至终李治都没有对这件事发表意见,同意或者否定,高兴或者不高兴,都没有,甚至是有一种不甚在意的感觉,这是错觉吗?想到这里大家又有疑问,可是太子之位毕竟不是一件小事,李治真的会不在意?既然不在意又为什么选出太子呢?
不懂,搞不懂,这时候众多老谋深算的朝臣开始看不懂这个年轻皇帝的所作所为了。
难道新皇帝是一个傻子?被长孙无忌操控了?不然为什么会选择一个有名无分的庶生子做皇子?甚至有人做出了这样的猜想。
这时候还有人想到既然李治同意皇后收养李忠,难不成是笃定皇后不会生孩子了吗?虽然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猜测,那就是皇后不能生育,但仅限于猜测而已,太医院也从来没有这样的消息传出来,所以现在皇上这样的做法是不是默认了这个消息?
但不管现在怎么说都已经是事后诸葛亮,东宫之争这件事已成定局,没有再发生变化的可能性,不管谁再有不满、再有异议,这件事情都必须捏着鼻子认了。
正如萧未央在大殿上所言,对于任何结果她都认可,只不过当时她以为自己会是最终的胜利者,但也是有言在先不是,所以哪怕她知道自己已经输了,并且失败的很彻底,不但输掉了自己的未来,也输掉了儿子李素节的未来,现在她只能认命。
这就是命啊,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不管萧未央筹谋了多少,到头来都只是篮中水手中沙黄粱一梦,以后她只能乖乖地做自己的淑妃娘娘了,留给她的机会已经错过,她可谓是这件事上面最大的输家。
第二大的输家就是支持萧未央上位的以高阳公主为首的宗室,高阳公主的本意或许不完全是为李素节争夺太子的位子,更多的是不满长孙无忌的专权,新皇上位,宗室才应该得到更多的权力,凭什么是长孙无忌呢?毕竟这是李姓的天下,不是长孙氏的,所以高阳公主才会介入到这场纷争中,实际上她连萧未央的儿子也看不上,因为萧未央自己出身也算是低微,虽然是兰陵萧氏,但只是萧氏的旁氏,但因为没有更好的选择,所以才会勉为其难的表示支持。
可是现在出现了这样的结局,东宫之争的落败宗室不但颜面扫地,声势也在此消彼长之下落入下风,之前还可以说是平起平坐,现在就是明明白白的不及监国大人了。
为此高阳公主又一次找到李治大闹紫宸殿,李治本就性格儒弱,只能硬着头皮看着这个性格如火的姐姐表达不满,只不过高阳公主这样做还是让李治有了些许恼意。
有输家自然就会有赢家,从表面上来看,皇后无疑就是最大的赢家,自己虽然没有生育皇子,在跟萧未央的竞争中处于下风,但靠着螟蛉养子的计谋不但坐稳了自己皇后的位子,还彻底打没了萧未央的幻想,这就是最大的赢家,所以对王婠示好的人络绎不绝,王婠也是谈笑嫣然,似乎这件事从来都没有影响到皇后的气度,没人能看出皇后的强颜欢笑,因为靠一个庶生子维持自己的地位,在别人看来这是美中不足,但在王婠看来这就是耻辱,所以这依旧是她的缓兵之计,王婠从来没有放弃自己生一个孩子的想法。
还有一件事,王婠不会忘掉自己当初说服李治的时候,李治的心意:如果认为李忠不合适,可以在以后给自己喜欢的孩子,而这个孩子就是如意肚子里的孩子,这也是王婠心里过不去的结,难道她费尽心思跟萧未央明争暗斗夺来的东西,她要拱手于人?王婠做不到,所以看似一切尽在掌握的王婠只能是勉为其难的应付着大家的示好。
另外还有一个赢家,就是真的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监国长孙无忌,过去称呼一声左相是客气,现在称呼一声监国大人是合该如此,宰相府也重新开始门庭若市,仿佛之前人气清冷不存在,不过长孙无忌也仿佛不在意这些迟到的恭维,仿佛东宫之争也不存在。
只是所有人都似乎忘记了这件事其实还有另一个赢家,纯属躺赢的赢家,就是庶生皇子李忠和她的生母宫人刘氏,八岁的李忠还懵懵懂懂不怎么懂事,但他的生母刘氏听到李忠成为太子的消息后彻底成了一个傻子,她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成为太子的母亲,或者是一位未来皇帝的生母?这样的冲击直接把刘氏这个小人物震惊的说不出话,现在她才明白皇后为什么会收养自己的孩子,原来如此,她原以为自己的儿子被皇后收养就已经是八辈子修来的福气,没想到还有更大的惊喜,刘氏不敢有太大的奢望,她想起了皇后认子当日皇后身边的宫婢喊自己娘娘的样子,难道自己真的会做娘娘了?
在刘氏还在幻想的时候,一点都没有感觉到自己身边的异常,按理来说她的儿子成为了太子,她这个生母身边应该不缺道喜的或者巴结的人,可是并没有,特别是李忠被皇后带走“教导”的时候,刘氏的生活并没有变化,她被大家似有似无的忽略了。
这样的赢家还是赢家吗?或许胜负从来都跟她无关。
既然太子之位已经议定,不管是否合情,合理,但至少合规,这是皇帝携众朝臣在朝仪大殿共同议定,这就是结果。
接下来要做的事就是择一黄道吉日举办太子的册封大典,以及昭告天下。
不过在这之前还有一件事要妥善安排,那就是皇后收养皇子李忠的仪式,皇后娘娘母仪天下,她收养皇子不是一件小事,并且这个皇子还会成为太子,当然需要有正式的仪式,只不过据监国大人所言他月前把皇后娘娘收养皇子这件事“忘”了,仪式更是无从谈起,所以只能现在补上。
这也就是因为王婠赢了,如果是王婠输了,那收养这件事也就默契的当做没有发生,仪式也就不用了,这也是王婠作为胜利者的宣言,她收养的皇子成了太子,而不是萧未央的儿子成了太子,这是一次有目共睹的宫斗,她也要通过这个仪式来稳固自己前一段时间所产生的威严动荡,最重要的是可以请萧未央来参加仪式,在萧未央这个战败者眼前显摆才是王婠最大的欢愉。
不过这件事需要在太子册立之前就完成,王婠也就没有了太多选择的时间,所以王婠只能马上就筹办自己的认子仪式。
好在因为李世民的突然驾崩,李治随即国丧三年,现在还没有太过齐整的后宫,本来为皇帝填补后宫妃位才是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事,但因为众臣的明争暗斗,才会硬生生的把太子这件事放到了现在,因此,因为不太齐整的后宫,王婠的认子仪式倒也不用太过大动干戈,就算是把整个后宫的人召集起来,也可以很快准备好。
一时间后宫的所有人都开始行动起来,宫婢们是做筹备工作,有身份的娘娘,女官都在被邀请之列,包括萧未央,接到这样的邀请气的萧未央咬牙切齿,她知道这是王婠赤裸裸的嘲讽,但却只能黑着脸接下。
对于仪式王婠没有选择太过繁复,名义上说是秉持长孙皇后娘娘戒奢靡,崇节俭的宫廷作风,在这一点上王婠一直都做的很不错,这也是长孙无忌比较认可她的原因,长孙皇后是他的妹妹,王婠向长孙皇后学习怎么做皇后,他这个做哥哥的就是认可的。
还有就是王婠知道这个养子李忠只是一个幌子,自己没必要为了一个注定没前途的李忠担下奢靡的名声,不值当,反正等自己生了皇子是必定会换了他的,哪怕自己不换,李治也是会换的,李忠从角落里被拉出来那一天起就注定了他只是一个暂时的挡箭牌,这是王婠心知肚明的事,那就更不可能给李忠风光大办了。
收养的事被安排在王婠的凤仪宫举行,仪式当天,王婠只是简单的带着李忠让大家认识一下,毕竟之前大家对这个庶生皇子李忠只闻其名不识其人。
王婠坐在上首,看着宫婢把李忠带上来,然后教李忠叫一声“母后”。
王婠关切的看着李忠,笑着道一声“我的儿”,然后就被带到王婠的身边坐下。
这个流程这几天已经被演练了好多回,所以李忠不会出错,这就是简单的仪式。
前来见证这一刻的除了李治的贵妃娘娘郑珠贤和淑妃娘娘萧未央,还有就是其他七零八落的妃嫔,然后还有三位庶生皇子的母亲,李忠的生母刘氏,还有宫人郑氏和杨氏。
最风光的当然是宫人刘氏了,母凭子贵,现在她的儿子被皇后收养,据说还会成为皇太子,所以刘氏与有荣焉,大家也是羡慕中带着嫉妒恭喜着她。
有资格坐在上首的只有皇后王婠、贵妃郑珠贤和淑妃萧未央三人,但加上侍奉在三人身边的尚宫和宫婢,人也不少。
萧未央看着热闹的下边,似乎不经意的问道:“皇后娘娘,听说你为皇上寻得一位良眷美婢在凤仪宫,金屋藏娇,怎么没见过来呢?”
王婠知道萧未央这是在明知故问,武如意的事萧未央不是早就知道,现在阴阳怪气的,还不是想让自己丢脸难堪?
好在王婠也是久经战火,不是没什么经历的小孩子,被人激一句两句就急,皮笑肉不笑的道:“一个无名无分的区区宫女,有什么资格参加这样的宴会?她不来这不是正常吗?”
萧未央有备而来,自然不会因为这一句话就鸣金收兵,也是笑着道:“是吗?可是我听说这个区区无名无分的宫女颇得皇上喜爱呢,据说她才是凤仪宫最受宠爱的女人,哈哈。”凤仪宫,皇后的寝宫中最受宠爱的居然不是皇后,好一顿阴阳。
这句话就让王婠有一丝不开心,但还是笑着道:“妹妹说得对,也说的不对,她的确被皇上宠爱,不过不是凤仪宫,是整个后宫最受宠爱才对。”王婠一句话就是互相伤害,你说我不得宠,好像失宠的不是我一个人吧,那就互相伤害吧!
萧未央没想到几句话反倒把自己将了一军,真是互相恶心啊,不过萧未央没想收手,依旧道:“人都说苏妲己惑乱后宫,没想到皇后娘娘居然会找到这样祸害引狼入室。”
王婠笑着道:“淑妃娘娘杞人忧天了,这凤仪宫就是如来的五指山,孙猴子再有本事也跳不出去,倒是妹妹要多担心自己,她逃不了佛祖的手心,但还是能乱了天宫的。”
萧未央冷笑着道:“姐姐想多了,我其实是在替姐姐着想,我听说这个武如意不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