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年幼,虽有过错,但不能小错大惩,这于理不合。
长孙无忌联合的众朝臣以这样的理由表示了自己对李治罢黜李忠太子之事的不支持,表面上既没有否认李治对李忠过失的指责,但也没有同意李治罢黜李忠的想法,即保全了李治的颜面,也婉驳了李治的提议,就是希望作为朝臣和皇帝各退一步,看起来两全其美、面面俱到,兼顾了各自的考量,只是这只怕是长孙无忌的一厢情愿,却看不到李治失望的、阴沉的脸色 。
同样失望的还有作为皇后的王婠,毕竟罢黜李忠太子这件事是她这个皇后和李治共同的提议。
王婠的凤仪宫这时候也是唉声叹气,唉声的是王婠的母亲柳氏,叹气的是王婠的舅舅柳奭。
王婠的父亲魏国公王仁佑这时候已经身故,所以母亲柳氏和舅舅柳奭就成了王婠身后的智谋团,王婠遇到难以解决的事情都会找他们商量,他们也知道王婠这个皇后在宫里的处境,以及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危如累卵的地位。
柳氏着急的在屋里走来走去,为女儿鸣不平的是她,鼓动女儿收养李忠的是她,知道长孙无忌送长孙德妃进宫有微词的是她,觉得女儿应该换太子也是她,现在事情没办成还得罪了长孙无忌害怕的也是她,所以柳氏患得患失在屋里走来走去。
柳奭虽然还镇定的坐在一边,但也是面露担忧,柳奭作为王婠的舅舅,但至少在朝为官,或许王婠和柳氏对长孙无忌在朝堂上的能量还没有切身的体会,柳奭却知道的一清二楚,他本来是不支持王婠罢黜李忠的想法,但王婠的理由也很是充足,王婠作为皇后无子,长孙无忌送长孙德妃进宫的目的就是显而易见的想法,就是为了取代王婠做准备,一旦德妃真的有了孩子对王婠取而代之就是顺其自然的事,在这样的情况下柳奭就算不想跟长孙无忌为敌又能怎么样,他的地位也算是得益于王婠这个皇后,所以哪怕柳奭不想得罪长孙无忌,但为了王婠,为了自己的地位,柳奭都不得不支持王婠。
但事实证明柳奭一直的担忧是正确的,不管是李治还是王婠并不是长孙无忌的对手,罢黜太子的事被婉驳了,可是现在事情已经发生,柳奭再说这些话也是无济于事,有些事一旦做出来就很难挽回,这也是王婠把他和柳氏请进宫商量的原因,如何继续接下来的麻烦。
柳氏左右转了半天忽然停下来对王婠道:“女儿,你说要不我们现在去跟长孙无忌道个歉怎么样,就说这都是误会。”
王婠和柳奭都是一脸无奈的看着柳氏目光短浅的样子,心里想说妇人之见,可是对柳氏又说不出口。
事情是道个歉就能解决的吗,王婠这个皇后一直都算是得到了长孙无忌的支持,现在王婠突然联合李治做出这样的事,这不就是背叛之举么?能是简单的一个道歉就能化干戈为玉帛的吗?
再说了,道歉就能解决长孙德妃对王婠的威胁吗?长孙无忌会承诺德妃对王婠绝对不会取而代之吗?这才是王婠选择和长孙无忌分道扬镳的根源,之前王婠还要面对来自宗室和萧未央的威胁,现在宗室势弱,王婠也才选择这样的时机做出这样的“背叛”,也就是说王婠对长孙德妃的威胁是躲不过去的,这能去道歉求得一时的媾和吗?真的到了长孙德妃有了孩子的那一天王婠在把自己皇后的位子拱手让人?就是为了苟活?这样的王婠和她控制的武如意有什么区别?王婠不想再受制于人,而放弃皇后的位子是王婠心甘情愿还是王氏家族大气舍得?还是柳氏家族舍得?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跟在王婠这个皇后身后的鸡犬可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甚至不只是一个家族两个家族,能是王婠说放弃就放弃的东西吗?
还有一点,一旦王婠做出这样蛇鼠两端、左右骑墙的事,那就是又把李治这个皇帝得罪了,先是得罪长孙无忌,再得罪李治,王婠还活不活了?到时候真的就是死路一条了,现在王婠还有路走,但恐怕只能选择在一棵歪脖子树上吊死了,只能抱紧李治的大腿,这就是王婠和柳奭现在的想法,落子无悔,王婠现在只能跟着李治一条道走到黑,就像王婠对长孙无忌说的借口,夫唱妇随。
问题是现在眼看着罢黜李忠太子之位的事情继续不下去,长孙无忌的意思是不管怎么对李忠“犯的小错”惩戒都可以,但罢黜李忠就是不行,这才是王婠和李治束手无策的地方。
柳氏又开始抱怨王婠,毕竟当初长孙德妃能够进宫还是王婠自己对长孙无忌的提议,结果现在给自己找了这么一个大敌,实在是当时就不该这么做,这不是自掘坟墓么。
王婠只能无奈的解释此一时彼一时,当时一来王婠依旧面对着自己皇后之位萧未央环伺的事,需要长孙无忌来支持她,二来当时如意正好怀了孩子,李治已经有了让如意上位德妃或者贤妃的想法,王婠不想如意摆脱她的掌控,成为她的威胁,所以才会快刀斩乱麻,安排了长孙德妃和李忠的生母刘氏上位德妃贤妃之位,当时的情况王婠只能这么做,不然王婠不知道谁能改变李治想要册封如意的想法,算是走一步算一步,不然可能都走不到现在,哪还能顾忌这么多,这只能算是副作用,没想到现在会成为饮鸩止渴。
思考了良久柳奭像是下定了什么决心道:“为今之计想要继续罢黜太子的事只有一个办法了。”
王婠赶紧问道:“舅舅可是想到了什么好办法?”
柳氏也是赶紧停了嘴里的碎碎念,她当然不想自己的女儿没了皇后的身份,现在就像看看柳奭能想出什么办法。
柳奭道:“现在的情况是长孙无忌以小错不能大惩的说法阻拦你和皇上罢黜太子的事,他既然这么说就有一定的道理,小错的确不该大惩,但如果李忠根本就不够作为太子的资格呢?”
王婠疑惑道:“舅舅什么意思?什么他就不够作为太子的资格?”
柳奭道:“李忠当初能够成为太子是由于宗室高阳公主等人意图用谋夺太子的方式把控储君,这是她跟长孙无忌争权夺势的结果,也正是因为你无子才会造成这样的局面,所以不管是你还是长孙无忌选择李忠为太子是当时不得已的权宜之计,可是这样?”
王婠点头认可,这件事不只是她,当时长孙无忌和李治也是这样的想法,长孙无忌是和王婠一样的想法,而李治更是对册封太子的事情排斥却没有办法,所以李忠的上位就是一种妥协,现在王婠和李治想要改变这件事的现状,长孙无忌不愿意是因为长孙德妃还没有生出孩子,毕竟长孙无忌不可能左右李治接二连三的更换太子人选,他还想要等等长孙德妃,可是王婠等不起,也不敢等了。
柳奭继续道:“李忠作为一个庶生皇子,既然不够做太子的资格,那他又是怎么能够做太子的呢?”
王婠慢慢道:“是因为有我和长孙无忌的支持,是因为我收养了他?”
柳奭点头道:“一个庶生皇子,凭什么能够做一国之储君?就是因为他是你名义上的儿子,这样他这个皇子就成了皇后的嫡子,才有了上位太子的资格,不然他一个庶出谁会放在眼里。”
王婠道:“舅舅的意思是?”
柳奭认同的点头道:“既然李忠是被你收养的,那他对你不敬,你自然可以放弃收养他,这样他就会失去嫡皇子的身份,一旦他失去了这个嫡皇子的身份,谁还会认为一个庶生皇子有上位大宝的资格呢?”
王婠看着柳奭开始认真的思考这个办法的可能性,柳奭说的没错,王婠收养李忠他才有了成为嫡皇子的名义,这是他上位太子的名份,一旦李忠没有了皇帝嫡子的身份,那他就不应该继续做太子,可是?王婠犹豫道:“可是舅舅,一旦我这样做就再也没有了后退的余地,算是彻底跟长孙无忌撕破了脸。”
柳奭叹气道:“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为今之计你只能选择破釜沉舟,长孙无忌的狼子野心你是明白的,一旦长孙德妃能够怀孕,李忠算个什么东西?到时候你都难以自保,你说得对,这就是彻底的跟长孙无忌撕破脸,因为时间不站在你这一边啊,你无子就是你身为皇后最大的漏洞,现在你只能跟时间赛跑,留给你的时间不多了。”
听到这里王婠不自觉的摸了摸自己的肚子,最近如意的确在李治那里替王婠美言了很多,李治也的确经常过来王婠这里,王婠想着自己赶紧怀孕,她作为皇后这么难就是因为差一个孩子。
这时候柳氏也听出了柳奭的言外之意,想要王婠放弃对李忠的收养,担忧道:“你也知道婠儿最大的缺点就是无子,现在又要婠儿放弃对李忠的收养,这样的结果婠儿不是还是没有皇子傍身吗?到时候萧淑妃会不会卷土重来?这样不是弄巧成拙么?”
王婠也有这样的疑惑。
柳奭道:“自然不能这么做,我的想法是既然婠儿想要依仗武昭仪的孩子博得皇上的欢心,既然李忠迟早都会被取代,那婠儿在放弃对李忠的收养后就可以收养武如意的孩子,这样就不会出现无子的情况,然后再罢黜李忠,扶持李弘上位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所以还是要跟长孙无忌撕破脸,不过这也是迟早的事,王婠不想也不能坐以待毙,所谓困则思变,相对比长孙无忌来说,王婠虽然是大唐皇后,但她没有以不变应万变的实力,思考良久王婠还是默默地点头认可了舅舅柳奭的想法,王婠能经历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还坐稳皇后之位,离不开柳奭的出谋划策。
此时的李治也在如意的蓬莱殿生气,嘴里口口声声的说着有些人为了一些门户私计就意图左右他这个皇帝的想法和作为。
门户是什么?世家、家族;私计是什么?自私的想法,李治认为这些人的所作所为就是一些世家世族的自私想法,就是私权,相对应的就是李治自己的皇权,现在李治认为一些大臣一些自私的想法都是为了自私自利,是想做权臣,至于这个人、这些人是谁,李治自己没有说出口,站在一边的如意听懂了李治要说的话,但也没有说出口,或者说不敢说出口,因为如意知道李治当初想要做这件事的意图之一,就是李治皇帝与臣子共治天下的说法,所以才会用这件事来做试探,结果就是这样不如人意,没了分裂朝堂的宗室,李治这个皇帝说话依然不算话,而这个最大的阻力很明显就是长孙无忌,李治尚且没有说出口,如意又怎么敢说出来?再者如意又该如何说出口,这样的君君臣臣不是君压过了臣,就是臣压过了君,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就是君臣之道,如意又该如何劝解?
或者说如意现在脑子也不清醒,在这件事上面李治是为了试探自己的皇权,王婠是为了摆脱长孙无忌的控制和长孙德妃的威胁,她只是为了对萧未央复仇,所以她就连李弘万一到手的太子之位都承诺会让给王婠万一可能的孩子,她只是这件事里面的一个小角色,现在只是提到了罢黜李忠太子的事就被否决,甚至都进行不到新太子人选的谈论,如意想再多都没用,这就是跟她八竿子打不着,大戏还没轮到她出场就已经谢幕,如意不知道这到底是福是祸。
可是李治不甘心,一个简单的试探他就已经溃败,这算什么皇帝?李治仁儒,但李治也是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年轻气盛,有抱负,想要有自己的想法,这有什么错?他是皇帝,整个大唐都是他的,可是他连自己的太子是谁都不能左右,这算是谁的继承人?
要说当初决定李忠做太子的时候是由于没有选择的空间,又面对着高阳公主等宗室的纷争,是为了朝堂稳定,所以才会用李忠解一时燃眉之急,现在高阳公主等人已经伏诛,李治有了改变这件事的想法,这很合理,可是事实证明李治说的话不如朝臣管用,那李治含泪斩宗室还有什么意义?没了宗室坐大了世家?李治这个皇帝没有丁点收获,反而充盈了门户私计?就问这样的结果李治怎么甘心?
在李治还在愤懑的时候王婠也来到蓬莱殿拜访,说是拜访其实就是来见李治一起商讨这件事,把她在柳奭那里得到的主意说给李治听。
如意看见王婠过来赶紧行礼拜见皇后娘娘,李治还是阴着一张脸。
王婠察言观色知道李治还在为这件事闹心,不是对这样的结果无动于衷,不然王婠可不敢把话说出口,如果李治都无心恋战,王婠就只能知难而退,不过现在看来李治是咽不下这口气,王婠该怎么做也已经胸有成竹。
李治听着王婠说的话,放弃收养李忠?这样李忠就会失去嫡皇子的身份,也就没有了上位太子的资格,庶生皇子不配做一国之储君,李治听着这样的话有一些心动,他之前没有这样的想法,但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好办法,也可谓是对长孙无忌支持李忠这个名义上的太子釜底抽薪,你说李忠可为太子,但一个没有了嫡皇子身份的庶生皇子还怎么做太子?
可是如果被朝臣以国家不可没有储君这个借口拒绝怎么办?李治问王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