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书

繁体版 简体版
爱看书书 > 拒绝矜贵世子后 > 第14章 当铺

第14章 当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大风呼啸。

有些年份的茶褐色竹墙吱吱作响。

商桑收完药材后便回到了房中。

房内的桃木柜前,一截蓝色的料子从柜顶露出,如同万里无云晴空的一角。

她估量一番距离,从别处移来一个红漆方凳,站了上去。

还差一点,商桑踮起脚尖,一手扶着柜子,将手指绷直,去够那抹蓝,柜子晃了晃。

“珊珊姊姊。”敲门声传来,她一个踉跄,手指一勾,将衣柜上的东西带了下来。

“哐当”

衣柜晃得厉害,她右手撑住摇摇欲坠的长方柜身,竭力平复呼吸。

“怎么了?”

外面的人锲而不舍的叩着门。

“无事,我现在没有胃口,不必送饭来。”

直至屋外深浅不一的步子渐渐消失。她长舒一口气,将地上的东西抬了起来至于桌上,蓝底白花的杭绸缎子,鼓鼓囊囊的一包,是她的包裹。

那日暴雨,她并非完全昏迷,那小乞丐用粗糙的劣质麻绳将她的手绑起来时,她尚有意识,只是头晕得厉害,睁不开眼,无力反抗。

两人的对话她亦听得清清楚楚。

那元宝年龄约莫不过七八岁,心肠竟如此歹毒。若是她还在王府,定不会轻饶这二人。

商桑打开包裹,粗粗扫了一眼,所幸并未缺少什么东西。

她将东西重新装起来,背在了背上,朝那门外窗外看了一眼,见四下无人,走到门前。将手放到门上,准备推门出去,却突然回头,叹了口气。

转身回到房中,从包裹里拿出两片金叶子置于桌上,推门而出,转瞬消失在了漫天碧色的竹林深处。

万籁寂静,诺大的山谷上只剩虫鸣鸟叫。一道纤细人影走在杂草丛生的密林中。

足下传来尖锐的刺痛,不用看,商桑知道足下伤口又裂开了。

走了不知多久。前面终于出现一条可以行车的道路。

郊外的小径一路蜿蜒,旁边依稀可见零星村落。

商桑没有走到村落中,而是在路旁的一棵繁茂大树坐下。

高大的绿树亭亭如盖,撑起一片浓荫。

向来养尊处优的郡主摘了片叶子,放在树下遍布青苔的石头上。商桑看了眼叶子,因为生长在路边,难免有灰落在上边,干净不了多少,至少比没有好些。她坐了下去,将包裹中的面纱拿出,戴在了脸上,目光投向小径的尽头。

她在等。

终于,一辆路过的样式简单的简单马车缓缓驶来。

拦下马车,一身粗布麻衣的车把式停了下来望着她。

“稍我去登洲,需要多少银子?”

车把式伸出一只手在她面前晃了晃。

“五十两。”

商桑摇了摇头。

“能不能便宜一点,五十两……”

她顿了顿。

“太贵”

经过上次的经历,连五铢钱都没见过的明珠郡主明白了一个道理——财不外露。

车把式看着她。

“你能出多少?”

商桑思索片刻,斟酌道。

“四十五两。”

“四十五两。”

听到这个数字,驾车的人眉毛一挑。

“再加一些。”

“四十六两。”

“四十八两。”

“四十七两。”

“成交。”

车夫打开车帘,让路边的人上了马车,将手中马鞭一扬,轻便的马车在郊外的小径上疾驰起来,扬起一片尘土。

车子行驶了两天三夜,最终在一座高大的城墙面前停了下来。

“过了这道城门便是登州。”

商桑道了声谢准备下马车。

“你是哪家逃出来的千金吧?”

车把式看着轻纱覆面的人背影一僵,而后摇了摇头。

“我来登州探亲,这边的人会来接我。”

她随便指了个方向。

“瞧,那是大伯来接我了,多谢你的车,我先走了。”

商桑跳下马车。

车把式望着她离去的背影,没有揭穿,只道了句。“人心险恶,多加小心。”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金陵新进的云锦料子… …”

“客官进来瞧瞧。”

一身灰蓝短打的伙计站在街边吆喝。

车水马龙的青砖街头人潮熙攘,街旁的一处铺子却来客稀少,与周遭的热闹场面格格不入,被一旁生意红火的衣料铺子衬得尤为冷清。

清瘦的女子出现在铺子前,水色对襟上衣,月白下裙,样式简单的碧色发簪将乌亮长发挽起,气质同柳梢上新月,清清朗朗。

她仰头望了望,铺子的大门上悬着块乌木牌匾,王氏典当行几个大字尤为显眼,上了金漆的字在阳光下甚至有些刺目。

偶有路人投来惊艳目光,见那身形打扮都透出难言清丽的人思索片刻,莲步轻移,步入了铺中。

险些着了道的商桑打算将王府带出来的珠宝首饰典当,换成更加方便携带且那么不显眼的银票。

天气炎热,身材精瘦的中年男人趴在木制的柜台上欲睡昏昏。此人便是这间典当铺的掌柜,人称“精算盘”的王钱言。

险些睡着的人听到脚步声,漫不经心地抬头。只见他脸旁瘦削,两腮有着些微的凹陷,鼻梁尖削,眼睛小而黑,目光在来人身上上上下下巡视一圈,随即闪过几分讶异。

尽管眼前人头戴素白纱笠,衣饰简单,但凭他淫浸典当行数十年的经验看来,那看似素净的水色上衣,质地轻薄柔软,是极好的重莲绫,下裙是银丝妆花缎。而头上样式简约的发簪通体碧色,阳头落在上头,在身后的白墙上投射出柔和的碧色影子,若一汪泉。是整块水头儿极好的翡翠雕成,有价无市的东西。

来了条大鱼,他心中暗喜,表面上却不动声色,迎了上去,豆大的眼中闪着狡黠的光。

“姑娘想典当些什么。”

商桑不做声,从腰间悬着的竹青锦囊中拿出一个东西置于架上,抿着唇。

“不知此物价值几何?”

忘了在府中时是谁送来的,她喜欢上边的珠子,曾把玩了几天,后来新鲜感过去,嫌颜色艳丽,戴不出去,随手置于妆匣中,一撂下便是好多年,再没拿出来过。这会儿换成盘缠,也算派上用场。

掌柜的凑上前去细看那物件,瞪大了眼睛。

那是一只青红相见的景泰蓝手镯,纹样色彩繁复,工艺精良,当中坠着颗拇指大小的明珠,形状圆润,光泽细腻。

东珠手镯。

王钱言喉头滚动,咽了咽口水,眼珠子一转。

对着商桑伸出四只枯瘦手指。

“这个数,姑娘意下如何?”

“四百两?”商桑揣度着这个价格的合理性。

掌柜的摇了摇头,四十两。

他拿起那镯子,解释道:

“这手镯的工艺倒像是出自大家之手,上边坠的的珠子形状圆润,大小也是市面上难见的。但这颜色过于亮眼,不受年轻的姑娘们青睐,怕是没有什么市场,且俗话说得好“人老珠黄,人老珠黄,珍珠不似宝石,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渐渐失去光泽,泛黄,四十两已经是不错的价格了。”

说完的王钱言盯着眼前人,目光灼灼。

他笃定这人不是离家出走典当随身首饰的公侯千金,便是家道中落的富家小姐。前者需要盘缠,后者更急需现银,无论她是哪种,自己都可压一番价,大挣一笔。

“阁下莫不是在说笑。”

纱笠下,商桑面沉如水。

王钱言没有丝毫的慌张,见她谈吐修养,更加笃定了心中想法。他叹了口气,换上一副无奈表情:

“姑娘,你到这典当行中也有半个时辰了,有见到除您之外还有别的客人吗,实不相瞒,近些年来,典当行生意不好做,我这也是没办法。这样吧,我给您开个公道价,五十两银子,如何?”

“五十两?”

商桑轻轻重复了一遍。

“掌柜的真当我不识货不成,这镯子放在永安城华光坊,少说也得四五百两。”

华光坊是京都最负盛名的珠宝阁。

王钱言没想到商桑竟是个懂行的,心中暗暗吃惊,眼珠一转。

“被姑娘看出来了,既如此,那我就给您加点,八十两,如何?再高,便不成了,咱们小户小商铺的也拿不出。”

不成想眼前人直接拿过手镯,转头走出了铺子。

商桑不是傻子,虽不明确手中的镯子到底价值几何,但能送进王府的东西,怎会只值八十两。

“哎哎。”

年轻人怎么这么沉不住气,掌柜的有些傻眼,连忙上前叫住她。

“姑娘留步。”

“咱再商量商量,商量商量,姑娘可是急用钱?”他试探道。

商桑看穿他的想法,语调平淡,没有回头。

“我看起来很缺几十两银子?”

“哪能儿呢,姑娘这通身的气质,一看便是锦绣堆里养出来的,怎么看都不像会缺银子的模样儿,在下不过随便问问,随便问问。”

这倒不是撒谎,不过出身富贵,一时家道中落也是有的,王钱言心中默默补充。

他上前将眼见就要走出大门的人拦住,似乎是下了极大地决心。

“这样吧姑娘,我看你也是懂些行情的,在下也不好再欺瞒你,我出一百两如何。”

商桑置若罔闻,依旧往外走着。

“姑娘留步,姑娘留步。一百五十两,我出一百五十两。”

商桑摇了摇头。

“我无意为难你,三百两,我便当了。”

王钱言面露难色。

“姑娘有所不知,再是顶好的物件,到了典行都得折了价,能有原价的两三成便是好的了,这手镯固然价值不菲,到了这儿最多也只能给二百两。”

商桑知道这只手镯决计不只值这个数,但她要去寻道观,身后亦不知是否有追兵赶来,时间紧迫,点了点头:

“麻烦快些。”

王钱言从他之前趴着的老榆木柜台下取出一个四寸见方的木制小盒,提起那手镯,哈了口气,拿出方洁白帕子仔细擦了擦,将擦过的镯子放入其中。

做完这一切,来着铜环打开一个抽屉,从中取了一张二百两的银票和一张当票递给商桑。

商桑接过钱和当票,置于腰间锦袋中,离开了典当行。

王钱言望着她离去的背影,嘴角勾起,脸上出现两道深深的沟壑。

自己是走了什么狗屎运。

这种成色的景泰蓝东珠手镯,他一转手便能上挣五百两。今夜必须去趟不夜歌听听曲儿,好好犒劳犒劳自己。

典当行的隔壁是一间衣料铺子,比起一旁的冷清寥落,这间名叫尚芳华的铺子就热闹得多了,算的上大的铺子生生叫里边的客人数量显得有些拥挤,真真儿是门庭若市。

商裳看了看自己身上的衣裳,想到刚刚那掌柜的行为,不知想起什么。

她走进了铺子。

入眼便是一块块排列整齐的面料,靛蓝,天青,玄黄,杏红,樱草... ...色彩斑斓,料子有绸的,绫的,纱的,棉的... ...论工艺又分绣线,印花,洒金等等,种类之繁多,一排排叫人目迷。

一个伙计见商桑走进来,上前招呼。

虽然眼前人头上带着白色纱笠,看不清面容,但他怎会认不出她身上的重莲绫和银丝妆花缎。于是热情的推荐。

“小店进了金陵的云锦,纹样都是当下时兴的样式,姑娘瞧瞧?”

却见衣料考究的客人摇了摇头。

“无事,小店还有质地上好的蜀锦和宋锦,若是姑娘感兴趣,小的拿出来让姑娘挑挑。”

商桑依旧摇头,环顾了一周,绕过那些华丽的锦缎,走到了一排不起眼的棉布前。

“这种料子,可有适合我的衣裳?”

她指着那些素色的棉布料子问道。

伙计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商桑会选择如此朴素的料子。但很快面色便恢复如常,恭敬地拿起一匹浅蓝色的棉布。

“姑娘好眼光,这种棉布虽然不及锦缎华贵柔软,但奈磨透气,穿着舒适,最近新拿这料子制了一批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