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也只能绝望地离开落霞院,不甘心的她回头望去,只见常书景抱着侧妃生的儿子正笑的开怀。
如此刺目的一幕让怀喜的苏晚绝望不已,她要如何拯救她苏家族人,悲痛下,苏晚的腹部开始一阵一阵抽痛,还有一个月临盆的她早产了。
女人生子如同过鬼门关,苏晚在过鬼门关,而她的家人在走黄泉路。
在苏晚生产期间,整个苏家上上下下连同仆役在内几十人没留一个活口,全部被处死,今上念在她是外嫁女并不知情,又刚刚诞下皇室血脉赦免了她。
连父母兄长最后一面都没见到的她生不如死悲痛绝望,常书景那头却在大办庶子的满月酒。
旁观者苏晚捱过了第一个宛若剖心之痛的片段,她脸色苍白地看着幻境里逼真的场景,不停地告诉自己,这都是假的,这些事她已经经历过了,何惧之有?
可她的眼眶却在不住地淌泪。
幻境里十六岁的她正哄着早产的孩子入睡。不知是因为早产,还是因为能感受到她的痛苦,那孩子哪怕是在婴孩时期,都安静乖巧的不得了。
苏晚的悲痛在也孩子到来后暂时得到缓解,旁观者苏晚自然知道当初她自己的想法。
她那时想着,如果连她也死了的话,就没有人会去为苏家翻案了,她的孩子也是无辜的。
幻境到了这里,突然就加速了,场景切换的很快,但是表现出来的事情脉络很清楚。
后面的日子苏晚一边全心全意的培养着她的孩子,一边暗地里调查苏家的案子。
她的父亲身为一朝丞相,他的年纪才不到四十,却为了云曜百姓早早愁白了头发。她的娘亲曾经是穹月城知书达理的才女,出生富贵,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嫁入丞相府后乐善好施,深居简出。
她的兄长三元及第才学极好,为人内敛谦和,放弃了进翰林院修书这清闲又有前途的差事,奔走于各地,只为了云曜国库充盈,这样当遇上灾年时,朝廷能正常发放赈灾银。
这样的人,会成卖国贼?
可是,那通敌叛国的案子却是人证物证具在,甚至最后她的父母兄长都认了罪。
其中一定有隐情。
内心坚韧的她没有向孩子灌输任何不好的思想,孩子出生后常书景那清冷公子还算上心,隔几天还会来看看自己的孩子。
她的孩子名为常子水,那个庶长子名为常子舟,两个名字都是常书景取的。苏晚不喜欢这个名字,舟行水上,仿佛她的孩子是庶子的助力一般。
之后,在她的孩子满三岁那年,那当爹的清冷公子带着他出了一趟远门。
回来后对她的孩子莫名疏离了不少,几个月不来看一次,她有点莫名其妙,但是并不是很在乎,指不定是那个侧妃使了什么阴招争宠。她是掌管亲王府后院的世子妃,苏灵澈是亲王府的世孙,只要不动他们,她懒得上心。
幻境很快到了常子水十岁的时候,情景里的苏晚来到了和旁观者苏晚一样的年岁,二十六岁。幻境中的苏晚正耐心地教导着苍子水,苍子水也乖巧地认真听讲着。
幻境中的苏晚和旁观者苏晚同是二十六岁,但是依旧区别明显。幻境里的苏晚端庄温柔贵气倔强,旁观者苏晚冷漠理智目标明确。
到了这个时候,旁观者苏晚也不再逃避躲闪,她很清楚幻境里接下来要发生什么。
约莫就是重现她的死亡。
画面里,锦衣卫带着抓捕令来到丹亲王府,带走了已经是世子妃的苏晚与才十岁的常子水。那时的她心底有些不安,情况紧急她只来得及叮嘱了常子水一句:无论别人问他什么都不要承认,不然他就再也见不到她了。
随后锦衣卫就将她们母子带到了大理寺分开审问,苏晚这才知道官兵为什么抓他们。常子水得知当年自己外祖父一家因通敌卖国满门抄杀的事后,认定是误判,于是写了不少抨击今上昏庸无能胡乱判案的文章。
有一篇文章不小心夹在课业里上交给了他的夫子,而这个夫子是苏晚从穹月城有名的书院请来的。夹着文章的课业被这个教书先生带回了书院,被书院另一个与这个教书先生不对付的夫子看见,那人直接把文章上交给了大理寺。
锦衣卫在带走她们后还在秋水苑东院常子水的书房里找到了好几篇类似的文章。
苏晚不是没有怀疑过事情的真实性,但是锦衣卫给她看的那篇文章的字迹就是苏灵澈的,苏灵澈的字迹是她这个做娘的一笔一划教导出来的,字体瘦劲清峻,结体严整。只是因为年纪尚小,笔迹略显稚嫩,仔细分辨还是能看出来的。
苏晚想着,孩子才十岁,知道自己堂祖父犯糊涂害死外祖父一家,心思清正的他因此写下一些言辞激烈的文章不算奇怪。
救子心切的她将罪责揽到了自己身上,只说那些文章都是自己写的。今上大怒,气她错付了自己当年对她的仁慈,赐她凌迟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