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爷,少夫人,我就说她行吧?”
柳倾雪闻声回头一看,知道是这家主人来了,连忙放下手里的活计,低头向来人行礼。
那管家跟主人邀功道:“少爷夫人您放心,小的办事一向稳妥,找遍了整个集市,打听了许久才定下这位姑娘,她之前做过不少石雕器具,大型的石雕墙也做过,各种雕刻技术如数家珍,买工具也是在行的,所以我才定下她!”
管家夸口说了一大堆,把柳倾雪说得有些不好意思,管家这么吹捧,倒是省了她介绍自己。
柳倾雪本以为管家为了在主人面前卖好才这么说她,可观察了片刻之后才知道,原来是主人看见池塘欣喜,那管家才趁势多说了几句话的。
这方宅院正是眼前这位少爷和少夫人的新居,他们本来听说石雕手艺工不好找,因为他们要做的东西少,可转眼就听见家里的管家说已经把石雕工找过来了,人家昨晚上干了一夜呢!
少爷夫妇俩听说这个石雕工熬夜给他们做工,不禁非常稀奇,再听说是个女子雕工,更加按捺不住好奇,这便顺路过来看看。
其实在柳倾雪回身之前,他们已经屏退一众随从,和那个管家在这里站了一会儿了。
谁知柳倾雪这般专注认真,竟然直到他们大声说话,她才后知后觉地转过头。
少爷和夫人明显是对柳倾雪的手艺非常认可的,他们看见这池塘被柳倾雪设计成了荷叶荷花和游鱼,看着很是喜庆,自是十分满意。
那少夫人问柳倾雪道:“这都是你一个人做的吗?”
柳倾雪忙殷勤地点头:“回少夫人的话,我之前问过咱们管家,说是让我看着雕,没有特别的要求,我就根据池塘的形状,还有这园子周围的景致,做了这个‘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间?”少爷接口问道。
“是的。”柳倾雪开始指着那些荷叶轮廓和游鱼给他们讲解道:“这间园子清新雅致,想来是跟主人家的气质相仿,荷花代表着出淤泥而不染,中间穿梭的游鱼,则更添一丝活泼。”
少夫人见柳倾雪说得好听,那游鱼又灵动有趣,忍不住笑着直点头,跟她夫君耳语了几句,那少爷也是连连赞许。
柳倾雪之前并不知道这家只是个少爷和少夫人居住,刚才看见他们两个,这才把介绍词说得又贴近了年轻人一些。
谁让她昨天问管家,管家也不说具体有什么细节要求呢!
其实柳倾雪不知道的是,今天主家夫妇二人并不是因为重视池塘才来查看,他们主要是稀奇柳倾雪这个女雕工,对于这个池塘,他们只是要求管家找人随便给雕上点简单的花纹,免得光秃秃的不好看。
现在被柳倾雪这么一雕,这么一说,整个池塘看起来格调都不同了,少爷夫妇很是赞赏。
少爷转头低声问管家:“花了多少钱?”管家忙答道:“还是老价钱,一分都没往上添,这姑娘好像是才来咱们这儿的,这是她接到的第一笔生意,所以被跟咱们抬价!”
少爷点点头,面露满意之色,动作又快价格又低,谁不想要这样的服务?
少夫人则是喜欢柳倾雪嘴甜,说的话好听,那句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不就是在形容这家里唯一的女主人她吗?
想到这里,少夫人又跟柳倾雪攀谈了几句,告诉她完工离开的时候,一定跟着管家来见她一面。
柳倾雪不明所以,也没深想,送走主人家以后,她又开始疯狂雕刻起来。
结果还不到两天半,她就把工程做完了。
不用说,管家和婆子又是一阵惊叹。柳倾雪收拾好东西本想立刻奔向石雕集市,却又想起这家少夫人的嘱托,便只好跟着管家去了一趟人家的主宅子。
少夫人见柳倾雪这么快就完成了任务,很是高兴,问过管家,一切妥当,便对柳倾雪提起,原来她是想把友人家里的一份石雕活儿介绍给柳倾雪去做。
柳倾雪很是惊喜,少夫人笑道:“我原本不敢提前跟你说,不瞒你说,我怕你惦记着别的活儿就把我这份做得不细心了!这才拖到现在告诉你。”
柳倾雪忙道:“少夫人请放心,我做得要是又不仔细的地方,您随时可以指出来,让我重新做一份都行!”
少夫人笑道:“我自然是放心的,管家看过都说没问题,我们一开始就是想做点简单的花样,不想你给我们做得这般好,所以我另外给你介绍个我的姐妹,她家里也要雕石器,一会儿让我们管家顺路带你过去吧!”
柳倾雪感激得不得了,谢过少夫人,跟着管家又去了少夫人的朋友家里,经过沟通,迅速又拿下一笔五十两的订单。
经过攀谈,她心里更加轻松了一些,原来像他们这种大户人家,随手雇佣人做些石器都是家常便饭,有的人家家里的石器甚至一年四季要换不同的石雕图案。
就说少夫人的闺蜜家吧,这位年轻夫人就想给自己夫君的书房换个墙摆,为了让夫君在官场上图个吉利,年轻夫人让柳倾雪雕一副翠竹石屏图,寓意步步高升。
柳倾雪仔细听过人家的要求,当天就开始动手做工,这笔订单又是不到三天就完成了,简直神速。
年轻夫人很是满意,直接让人给结了尾款。
柳倾雪谢过主顾,出门直接奔向驿站。
她把手里头这笔尾款,向前两次一样,一笔十多两,一笔尾款加定金三十多两,再加上这次的二十两,都往老家邮寄回去。
柳倾雪只给自己留了五两银子,她本性留得更少一些,但京城花销大,哪怕是乘车,都比县城贵上好几倍,柳倾雪也怕她一时找不到下一份活儿,这样不仅要花车费,连住宿和吃食都不是免费的了。
邮寄完银票,柳倾雪在驿站门口歇了一会儿,揉了揉自己红肿的双手,这几天她连觉都没怎么睡,就怕耽搁了家里的帮工发工钱,拼命干活的后果就是双手感觉要废掉了。
但柳倾雪心里是轻松的,据她在少夫人和她闺蜜那里得到的消息分析,京城的客流量真是不容小觑,只要柳倾雪不怕吃苦,估计维持家乡的山路工程建设是不成问题的。
毕竟她现在就已经给家里寄回去接近八十两银子了。
上次寄银票的时候,柳倾雪顺路又去了一趟石雕集市,连看带琢磨,她总算知道了一点石雕集市运营的流程。
这京城里又不少石雕手艺铺子分散各处,出售很多石雕成品,也可以邀约石雕手艺工,当然,这石雕集市也是买卖联系的主要地点,因为除了那些大石雕铺子,京城还汇集了不少石雕散工。
有些散工常年在京城厮混,彼此熟悉了,就会形成一定的数量聚集,很多这种散工聚集的团体,他们会接受来自不同渠道的订单,有来自石雕集市的,有来自石雕手艺大铺子的。
这种石雕散工群体并不比石雕铺子专供的手艺群体差,毕竟在数量上就占了优势,而且石雕铺子养着的专供弟子们,如果没有活计,就闲下来了,依旧要在石雕铺子里吃闲饭,而散工团体则不同,他们有活就干,没活也不在谁家吃闲饭。
所以有很多石雕铺子并不专门供养石雕工,接到客人的订单以后,直接去石雕集市找散工干活。
所以,石雕散工团体在石雕集市里很受欢迎,时间一长,还有人专门负责牵线,不用散工在集市守候,牵线人找到雇主后,再跟散工那边联系。
柳倾雪在石雕集市中,就算是散工中的独立体了,她只有一个人。
好处不是没有,一个人自然行动自由,自己说了自己算,想干什么活儿可以她一个人决定,但想对散工团体来说,她一个人工程量却没有散工那么大。
就像宋夫人的石雕小像,如果给一个散工团体去做,一人做一个,恐怕也是两天不到就能完成,但换成柳倾雪自己,却要做十天二十天的。
所以柳倾雪觉得,她不能跟散工团体们竞争速度和完成量,她必须要选精雕细琢,一个人完成的那种,才能突显她的手艺优势。
之所以这么想,是因为柳倾雪现在还不知道自己要在京城做多久,她得保证自己一直接到活儿才行。
如果能做出点名声来,那就最好了,肯定不会闲着,一直都能一个接一个地接到石雕手艺活儿。
柳倾雪还在驿站买了个信箱,这样京城驿站就有人给她专门管理信件。当有象蚁村的回信的时候,不管她什么时候来,都能在驿站找到。
柳倾雪休息够了,往驿站外面走去,她打算去集市好好看看,有没有什么能突显她个人手艺优势的。
正低头前行,忽然有人拦住她,柳倾雪抬头一看,不禁怔住了。
面前这个长身玉立的男子,居然是庄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