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的羽毛球比赛没太多悬念,林期夺冠了。
亚军是那位弗兰克的粉丝,过来恭喜她的时候还问她是不是也喜欢弗兰克,怎么突然这么了解弗兰克的打法了。
林期不好意思的坦白了,她说自己背负着整个部门厚望,所以特地研究过弗兰克的打法,还请了神秘嘉宾外援。
亚军同事好奇神秘嘉宾是谁,林期玩笑道如果说她的技术指导是徐懿同事会不会信,同事一脸恍然大悟,明显信了。
毕竟余知新近段时间常来找林期,亚军同事听完之后一脸吃到瓜的表情,为了掩饰自己的八卦,还顺带夸了林期的羽毛球水平。
“其实以前羽毛球选手我最喜欢的就是徐懿,刚学球那会儿看的就是他的视频。”说着忽然叹了口气,“不过他这两年因为伤病积分排名下滑很多,我都不敢看他比赛了,索性换了个人喜欢。”
林期听她这么说,突然就想到了余知新。
“那你不相信他还能重回巅峰吗?”
徐懿年龄不大,在林期眼里他仍然属于羽毛球的第一梯队。
没想到同事笑了一下道:“我当然这么希望,追竞技体育最期待的就是发生奇迹,希望比赛出现奇迹,希望运动员缔造奇迹,可是奇迹之所以称之为奇迹,这就是因为它难以发生。”
林期愣了愣,“……可我觉得,比赛场上已经是常出现奇迹的地方了。”
因为林期一直喜欢的是解说员,所以看比赛这件事对她来说并不会带来那么强烈的紧张感,进而也不会导致她盼望奇迹出现,反而能觉得比赛里充满意外。
“确实。”同事点点头好像认同了这句话,却又沉默了两秒后说,“只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是余知新。”
林期立马明白了同事的意思,余知新就是奇迹本身。
这话都不用她说,林期就已经在不论是舆论八卦还是正经媒体上拜读过多次了。
“身为他的球迷是很幸运的事情,我也希望能拥有这样的偶像。”同事叹了口气,“可惜我不追网球。”
余知新的光芒之甚,第一次如此真切的出现在她身边,让她突然感受到距离。
正当她不知道说什么的时候,小柳过来告诉她总监找她过去。
路过的时候发现外面的工位上放着一本余知新的杂志,似乎是要被收拾走,小柳立马挡在林期面前,企图遮掩什么,但又不自觉把实情说了出来。
“之前公司本来想让你谈一谈余老师的商务,结果那会儿你住院了,就把这个任务分给忆雁姐了,谁知道晓晓做了那样的事,这不肯定就谈不下去了。”
林期点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然后也没多说一句话就进了总监办公室,只留下小柳同学在后面不停猜测她期期姐到底是什么意思。
而刚进办公室的林期就看到总监笑着拿出了一张邀请函。
林期余光都能看出来,这是巴黎时装周每年给公司的邀请函,每年都是总监代表他们中国分公司过去的。
这时就听到总监说:“今年你去吧。”
林期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眼睛瞬间得瞪大了一倍。
“总监……”林期想说的话仿佛都包含在这一声里。
总监笑道:“我又不是没去过,你就当是给你蝉联羽毛球比赛冠军的奖励吧。”
林期感动地看着总监,那亮晶晶的目光让总监忍不住快起鸡皮疙瘩了。
“你这可是假期加班,不用这么感激我。”
“瞧您说的,那哪能啊!”林期双手交握道,“谢谢总监给我这么好的度假机会。”
总监意味深长看了她一眼,“到时候你可别怪我。”
林期笑眯眯摇头,总监受不了她这副表情了,她立马招了招手让林期赶紧出去。
没多久林期代总监去法国参加时装周的消息大家就都知道了,无关善恶总免不了有些议论声。
不过林期都不在乎了,反正她要走人了不是吗。
收拾工位的时候,忽然想起余知新还约了她吃饭,他最近有空就约,她总是赏光会去一去的。
“我这周要出差,就不一块儿吃饭了。”
发完信息刚抬头,林期看到有几个女生正举着手机拍户外广告位的的巨幅海报,她眯眼迎着阳光看了看,是商业中心前不久刚换上的一张余知新代言。
这样看,真是盛大而遥远呢。
“滴滴滴——”
消息提示音响起,余知新问她去哪儿。
想了一会儿,林期如实编辑了两个字,法国。
林期下了飞机,走出机场的那一刻,远眺澄澈的蓝天,周围是风情尽显的房屋,好像空气里都跳动着自由的因子。
她站定在路旁,莫名有种晕眩之感,她上一次来法国,是去年来看余知新的比赛。
她在上万人之中默默注视着他,周围欢呼声几乎能吞没她,让她随着声浪向他涌去,只是他万千观众球迷里的一段音波。
从看台到球场,这条路上有很多层阶梯,你觉得很长,但是走去前排也不过几分钟,可当你以为很短的时候,中间却隔着一排排不能随意翻越的栏。
林期看到总公司来接她的同事向她招手,洋溢着一种法式热情,让她从情绪里抽离,快步走过去和对方核对身份。
一路边走边说,林期没想到总公司这边负责秀场工作的上司也是一位亚裔。
对方雷厉风行,她刚过去就迅速把相关资料交给她,让她熟悉具体内容和合作方,接下来还有几个采访要过来。
大堆大堆英文看的她双眼发胀,林期终于懂总监为什么不想来了。
看秀,写报道,采访,还要社交。
正当林期这么想着,她对面的上司开口问话了。
“你们总监不会过来了吗?”
“嗯,是的。”林期回想了一下总监确实是这个意思。
“好,那这个揭幕活动你过去吧。”
一天的时间掰碎了用,时尚名流们她都已经看麻木了,从起初内心的惊讶到现在的毫无波澜,不过一周时间。
没想到在介绍斯邦格其中一个oneoff设计的时候,超模卢恩斯表情比林期还惊讶。
“这是林期,来自中国的设计师。”
时尚宠儿卢恩斯的大名不用多介绍,林期自然是认识的。
但林期没想到的是对面的卢恩斯突然反应夸张了起来。
“零七?是07吗?”
听着“zero”和“seven”这两个代表数字的单词从卢恩斯嘴里蹦出,接着,林期都没反应过来,这位超模先生居然会数字的中文发音。
“不不不。”
她连忙摆手解释,“‘林’和‘零’这两个字在中文发音里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没想到有朝一日,她还要向外国人解释前后鼻音。
卢恩斯一边点头一边遗憾道:“我有位朋友他喜欢的女生就叫这个名字。”
“也许……”说着他还比划了一下,“你也认识他,他是一名杰出的网球运动员。”
“网球……”
林期吐出这个单词的时候表情有些怔然,她下意识觉得卢恩斯说的就是余知新。
这个世界不会再出现第二个杰出的网球运动员喜欢一个叫林期的女孩了。
“他叫余知新。”
卢恩斯说完之后看了看林期,他误把恍惚当作困惑,立马道了歉,正想着转移话题,没想到林期反而主动提到了。
“您是说我们国家的那位男子大满贯得住吗?”
卢恩斯点头,“当然,你也知道他。”
林期笑了笑,“他是我们国家的超级明星。”
“当然。”卢恩斯似乎对余知新大为赞叹,和林期直接聊了起来。
卢恩斯和余知新相识在一次杂志拍摄,后来余知新所在的俱乐部投资拍摄了一部网球相关的电影,卢恩斯在里面演了一位重要配角,而余知新去给这个剧组当了一阵子顾问,卢恩斯又是网球爱好者,两人就这么熟悉起来。
“你看过那部电影吗?”卢恩斯问林期。
林期听都没听说过,她摇摇头说抱歉。
卢恩斯哈哈一笑,“很多人说我那个角色原型就是余,他是一个相当出色的网球运动员。”
……
卢恩斯只是林期忙碌日程里的一个小插曲,工作接近尾声的时候,林期竟然生出了一丝惆怅。
另林期没想到的是,和她一起工作这位上司也突然主动提起了工作之外的事情。
“你知道你们总监今年为什么不过来了吗?”
不知道为什么,林期竟然在他眼里看到了踌躇。
只是很遗憾,她也不知道为什么。
“或许我可以帮您问问。”
对方摇了摇头,“不用了,谢谢。”
林期似乎有所告知,没有再多话,但她好像知道了总监不过来的真实原因。
参加完最后一个秀,她路过街头的一家理发店,她匆匆看了一眼玻璃上的自己,而店里的理发师却笑着和她打起了招呼。
林期似乎也被这种情绪感染,她摸了摸散落胸前的头发,进了面前这家理发店。
洗头的小姐姐非常有耐心,按摩手法让人倍感放松,伴随着不远处吹风机声和邻座女生刷视频的声音林期有些昏昏欲睡。
听着听着,她竟觉得视频里这个声音几分耳熟,便分出了注意力去辨认。
这是一段全英文的对白,来自余知新法网夺冠的赛后采访。
邻座女生边看边和朋友夸赞余知新,“余真是太帅了,他是我唯一喜欢的亚洲运动员。”
“是的,可惜今年他没有来参加法网。”她的朋友摊了摊手。
“他在中国倒是有比赛,只是中国太远了。”
她这句话触动了林期,勾起了她来巴黎之前的思绪,究竟什么才算遥远。
他们还没分开的时候,她从没觉得相隔两地是遥远,虽然路途上总有些费时,但她却觉得和余知新离得近。
可是现在六年未见,被周遭人的议论影响多了,她真的开始恍惚起来了,他已经不是从前的余知新,似乎他们之间真的横亘了一条漫漫时间长河。
林期拿起手机问余知新:“你说多远算遥远?”
林期这段时间没有主动找过余知新,余知新看到消息时愣了愣,他被这个问题问住了,一时间想了很多,想的都是和林期分开之后事情。
等了好一会儿,林期已经选好发型了,她才收到余知新的回信。
“大洋彼岸。”
于他而言,生活在大洋彼岸是度日如年相去天渊的。
林期隐约捕捉到了什么,却又从她思绪的罅隙中溜走,她删删减减编辑了一条很长的消息袒露自己的心声。
“沂市距离巴黎有九千多公里,需要先乘车再转机,坐飞机甚至会长达十二个小时。但是当我站在菲利普夏蒂埃的看台,看见你出场的时候,我忽然觉得此刻我们之间的距离比之前那九千多公里还要遥远。”
这次余知新很快就回复了。
“不论有多远,我都会去到你身边。”
林期沉默了半天,直到理发师告诉她发型已经完成了,她才回过神来看向镜子,一时间还有点儿陌生。
理发师帮她烫了烫发尾,做了个复古的造型,配上她的服装倒是有些法式慵懒。
也不知道是被余知新的话打动了,还是剪掉了不少烦恼青丝,林期突然心情就开阔了不少。
虽然她知道他们之间谈的都不是物理距离,但仍然还是多问了一句,想要刁难一下余知新。
“现在我在巴黎,你要多久才能来到我身边呢?”
片刻之后,对话框里弹出两个字“马上”。
林期正笑着和理发师挥手,接着,她就看到玻璃上映出了另一个无比熟悉身影,林期不可置信,下意识地转过了头。
街道上的路灯在此刻齐刷刷点亮,余知新正站在街对面看向她。
车流似水,一盏盏车灯逐渐亮起,灯影重重,星河摇曳。
行人如织,他在灯河之中遥远瞩目。
交通灯由红转绿,余知新的出现,让林期陷入了迷离的梦幻之中,失去了真实感。
他穿着和那天高楼广告牌上相似的衣服,好像是从大洋彼岸的巨幅海报上走了下来。
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