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书

繁体版 简体版
爱看书书 > 娶压寨夫郎后种地发家了 > 第35章 大牛村

第35章 大牛村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翌日一早,二人早早起了。

因两个小孩还没醒,梅寒轻着手脚生火做早食,沈川先去了寨里寻周二爷,请周二爷主持建窑的事宜。

沈川记得幼时他村里也有窑,只是都是些废窑,早生了许多草木在上头,窑洞里还能捡着些废弃的土碗。

不过因只能烧制些粗糙没名气的碗罐一类,是累人又很不挣钱的,人们早早弃了这手艺去外地务工了,他记忆里也从没有开窑烧制时的场景。

周二爷一听能捡起手艺,寨里还分人给他打下手,就高兴得不成,当即拉着沈川说了规划了一场。

商量出结果,两人叫来邵元帮画了个建窑的图纸,又指了几个年岁不大且心思细致些的汉子跟周二爷干。

沈川存着让人给周二爷当徒弟,跟他学学手艺的念头,与周二爷说了,周二爷也没不愿意。

沈川便交代了几人几句话,教人日后跟周二爷学手艺,就是周二爷带的弟子了,得敬周二爷这个老师傅几分,几人自是连声应是保证。

这厢交代完,沈川没留在寨里吃早食,自回家去吃,他都瞧见梅寒站门口看他了。

回了屋,早食却还没做好,沈川咂嘴道:“寨里留我吃饭我都没吃,你在门口翘首盼我几回,我还当家里做好了,赶回来吃现成的呢。”

“我何时盼你了?”梅寒好笑地瞅人一眼。

他不过进出倒了几回水,自然而然朝寨子那边看了几眼,到这人嘴里就全变了味儿。

沈川似模似样地长吁短叹一阵,“我晓得了,你心里没我,倒是我剃头挑子一头热。往后我再是不敢了。”

梅寒笑骂他一句得了便宜还卖乖,言说哪儿还有他沈川不敢的事情。

二人打情骂俏间,阿简小米揉着眼睛醒来,当着孩子面沈川就收敛许多,不围着梅寒转了,转去“骚扰”两个小孩儿。

刚睡醒的五岁小儿迷迷糊糊的,像刚蒸出来的白面馒头一般软糯可爱,还是一对白面馒头,脸颊上又养出些肉来,更是惹人喜欢得很。

沈川起心要给人穿衣裳,却从没干过这活儿,等梅寒不经意一回头,就教一大两小逗得笑出声儿来。

只见阿简小米两只小短手是伸到袖子里去了,两只袖子中间的衣裳却是打了几个转,拧在背上鼓起包,直显得两人小驼背似的。

“他们俩自己会穿衣裳,你就别添乱了。”

眼见沈川还要帮人穿,梅寒将他赶到一边儿去,他才老实了。

“小米胳膊上怎么有条疤?”瞧着疤又深又长的,横亘在他藕节似的小臂上。

梅寒摇摇头,“我也不知,先时给小米洗澡就发现了。”

问小米他也像是不清楚大人说什么,就仰着一张小脸笑,沈川又问了问,也没问出个一二三来。

“我一会儿下山办完事,去城里看看有没有什么祛疤的膏药卖,买来给小米擦擦。”

今日得下山和杨嫂子去谈谈粪肥的买卖,届时正事了了再进城一趟。

昨日采买了一回,却没买齐全,诸如水瓢、锅铲一类,采买时没想起来,一到用时又找不着。

虽自己锯一截木头也能刨出来,但零零碎碎的费事,不如把这功夫省下来干些其他的。

梅寒熬了一锅白粥,把野菜烫熟来做了一海碗下菜,虽做得简单清淡,但花椒酱油一类调料放得正好,下粥很是可口。

沈川一人就吃了半锅粥,梅寒和两个孩子的饭量加起来都抵不得他。

吃完一抹嘴,他打趣说:“咱家专门吃饭都是一项大开销,你们仨抓紧吃啊,吃这么点别不是省口粮给我吃。”

梅寒便笑话他:“我们仨就是省口粮给你,也不够你塞牙缝的。”

沈川就笑,趁着梅寒收拾碗筷的时候亲了人一口,这才心满意足地出门,去山寨叫上孔方金,二人结伴架了一辆牛车下山。

半道里遇见许大夫的学徒孙小大夫,只见人爬山爬得气喘吁吁的,好似去了半条命,见着二人只摆摆手打了声招呼,说不出囫囵话。

但他也没带什么重物,沈川便言要下山办事,交代他到寨里了先休息一日,或是自个儿在寨子周边挖挖草药,都随他心意。

告了别,本打算去杨屠户家接上杨大嫂一道,不成想才到城门口,就见人在那儿等着了。

“嫂子怎来得这样早?我俩还说去家里接你呢,倒是让嫂子一顿好等。”

杨嫂子笑着摆摆手,“我琢磨着你们多半这时候到,便想着来等一等,免得你们在去家里耽搁时间。果然才到地方就见着你们了,气儿都没喘匀呢。”

二人忙请杨嫂子上车,又把她给妹子家带的东西搬上车放好,这才一扬鞭子,赶着车走了。

去的村子叫大牛村,从城门口到到地方约莫两刻钟的路程,路上杨嫂子说了些大牛村情况。

这大牛村养牲畜的人家多,却是很有些穷困的,地里种不出庄稼来,只得撒些草籽种草来喂牲口。

一年到头能喂出三五头牲口来,但村里喂牲口的多,屠户去他们村收牲口的价钱就不高,单价比别村要低上几文,像整猪行情好的时候也才卖到十一二文,要是行情不好,八文一斤已经算高价了。

满打满算一年能挣十来两银子似乎很好了,但一家人吃的粮食蔬菜都得花钱买,冬日里草料不够吃,得去别村收些米糠秸秆来喂养,精细些的还要喂点粮食。

那还是时运好的时候,若是时运不济,热天病了死了牲口,那便一家子都没了活路。

等牛车驶近了大牛村,沈川就晓得这地儿为何种不出庄稼来了。

无他,大牛村四面山上都是岩石,土层极薄,别说庄稼了,连高大些的树木都没长多少,多是些低矮的灌木丛。

走至近了,能看见块把两块耕地,里头种了草,草长得还算茂盛,草间时不时冒出或大或小的岩石坡来,可见土层当真浅薄。

牛车受杨嫂子指示进了村,村里大多是些低矮的茅草房,极偶尔时候能见着一两间砖瓦房。

杨嫂子妹子家是一半茅草房一半砖瓦房,显然在村里已经算日子过得去的了。

“丽娘?丽娘在家不?”杨嫂子娘家姓吴,姐妹两个一个叫慧娘一个叫丽娘。

吴丽娘不在家,倒是打砖瓦房里出来个二十出头的妇人。杨嫂子低声说这是吴丽娘的妯娌,夫家弟妹。

“大姐来啦?快屋里坐屋里坐。不赶巧了,丽娘不在家呢,才跟刚子去地里割草。”

妇人多是热情,一双眼睛往牛车上看了眼,见着上头有东西,表情更是热切了。

杨嫂子:“弟妹可晓得丽娘什么时候回来,或是在哪块地?我们自去地里找她也是一样的。”

“我让我家小子去给你叫,大姐可赶紧进屋吃茶,孩儿他奶特意叫我来迎大姐哩。”妇人转着眼珠子打量沈川和孔方金,伸手去拉杨嫂子,杨嫂子不着痕迹避了一下。

在外头站着也不好看,杨嫂子就请沈川和孔方金把带来的东西搬下来,却没去砖瓦房那头,径自让人搬去另一头的茅草房外边。

妇人热情不减,又来叫杨嫂子领着沈川孔方金进屋吃茶,一边道人来就好了带什么东西,一边伸手想提东西。

沈川瞧出杨嫂子不大欢喜她,侧身一步挡住了人,不教她把东西提了去。

一回没得逞,妇人脸上笑意已是淡了许多,不走心地客气几句,转头翻了个白眼就回砖瓦房去了,就把人晾在外头,说要让她儿子去地里叫人的也没让。

人回了屋,杨嫂子也翻了个白眼,自个儿从茅草屋窗下拿了两条凳子招呼沈川孔方金坐,这才出了院子上隔壁邻居家问了问。

人才进去没多会儿,邻居家跑出来一个小哥儿,嘴里喊着二婶跑远了,看来是去地里叫人去了。

及至杨嫂子回来,身后跟了年轻夫郎,那夫郎手里提着一壶水端着几个粗碗,倒了热水与三人喝,还劝杨嫂子:

“院儿里风大吹人,大姐好不容易来一回,还是到家里坐,等丽娘回来直接叫她上我那头去。”

“我晓得你地里忙,你自去忙活去,临出门了还让我给拦下,我心里多是过意不去,怎么好意思再去耽搁你?”杨嫂子劝了几回,年轻夫郎才回去,水壶和碗都留在了这处。

人一走,杨嫂子才瞅了砖瓦房那头一眼,低声道:“瞧我妹子家这弟妹,一张嘴客气亲热得很,实际上人来半晌也喝不上她家一碗凉水。”

孔方金好奇地问两人是不是有什么龃龉,杨嫂子没多言,只说回去再跟两人说道,这处实在不是说事情的地儿。

三人坐着等了约莫半刻钟,吴丽娘和她男人就回来了,两人各背着一个大箩筐,箩筐里草满得高出筐沿一二尺。

两口子在院外就高兴地笑起来,等放下箩筐,赶忙开门请几人进屋去,又忙叨着找粗茶叶,没找着,杨嫂子叫人别忙活了,丽娘也不听,只叫几人坐着,自去她弟妹那头讨些茶叶。

一进屋去便听得她弟妹大着声音说了什么,听不真切,只知语气极差,多半是阴阳怪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