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侍监入眠并不深,在急促脚步响起来的时候就已经被惊醒,内侍监一边念叨着“当职不由人,由人不当职”,一边拍着自己的老腰,抻着自己的衣角抹平刚刚躺下形成的褶皱,作为内侍监他要有自己的体面,衣裳凌乱有失体面。
在内侍监收拾好衣裳手还没有放下的时候敲门声就开始响起,听声辨位,这是内侍监前后伺候太宗和李治两任皇帝锻炼出来的本事。
敲门声响起,内侍监威严的声音响起:“进来”。
进来的人是一个内侍监信得过的太监,内侍监年级逐年变大,精力不济,早就安排好助手来帮助自己,在内侍监休息的时候就是他来帮内侍监盯着宫里的大小事,在整个后宫,他算是仅次于内侍监的内侍,也是位高权重。
只是今晚进来的内侍却有些失态,内侍监皱着眉头表达自己的不满,他一直提点属下在皇上身边做事最重要的事就是不要失态,不要乱了方寸,可是今天晚上这个内侍都没有做到。
然而内侍监失算了,在往日里自己这个属下也算是心思玲珑之辈,只要自己脸色微变就能马上明白自己的意思,在今天晚上内侍监百用百灵的手段却失去了往日的作用,内侍监没有责怪与他,因为他了解自己的属下,能出现这样的情况那就说明今晚的消息足够让他失态。
内侍监忽的心中一动,难道会是一个更坏的消息?所以让前来传递消息的内侍失了方寸?
这些天内侍监已经听够了坏消息,所以他害怕听到更坏的消息。
这些天内侍监的日子过得并不好,也就是李治的日子过得并不好,因为几个月前的一件小事发展到现在终于成了一件即将失控的大事。
关中大旱,百姓几近颗粒无收,灾荒之事几乎已成定局,这是摆在李治面前的一件大事。
在几个月前的朝堂上长孙无忌还提醒李治说“今年的雨水较之往年偏少,朝廷要做好今年粮食减产的准备”,只不过这件事当时被李治敷衍了事的带过,因为李治当时一门心思的都在苏定方西征的事情上。
没想到事情的发展比长孙无忌说的还严重,随着时间的推移,雨水不是较之往年偏少,而是压根没有,粮食也不是减产,而是绝收,这就有了这一场大灾荒。
所以最近内侍监听够了各地像雪花一样送来的救灾消息,这里面哪有好消息?因此内侍监才害怕听到更坏的消息。
内侍监沉声问道:“到底是何事?慌慌张张的!”
前来的内侍稍微镇定一下自己的情绪道:“大人,裴将军回来了。”
内侍监一愣道:“什么裴将军?难道不是关于旱灾的事?”
内侍才知道内侍监想错了事,也是自己因为激动没有说清事儿,他从新说道:“大人,是跟着苏定方将军出征西域的裴行俭从西域前线回来了,裴将军作为苏定方将军的信使,回来了。”
内侍监顿时一愣,他这才想起内侍说的裴行俭到底是谁。
马上又想到其他事,裴行俭回来了?难道苏定方前线出事了?想要撤军了?所以委派裴行俭回来向皇上请示?这是什么?祸不单行?
内侍监不知不觉间越想越糟。
前来报信的内侍倒是不知道内侍监在想什么,而是颤抖着声音道:“大人,裴将军是来报捷报的,苏定方将军在西域大胜突厥人,所以特意让裴将军回来为皇上送捷报!”
内侍监又是一愣,苏定方在西域打胜战了?所以不是坏消息?是好消息?可是这捷报得有多大才能称得上是大胜?才需要裴行俭亲自回来上报?并且还是连夜进宫上报,这怕不是十万火急的捷报。
但内侍监没有再多想,这不是他该想的事,消息传到他这里就只有一件事,是现在就把皇上叫醒,还是让裴行俭等到天明皇上睡醒,这才是内侍监需要考虑的问题。
思来想去内侍监还是决定去叫醒还在熟睡中的李治,只是希望被半夜叫醒的皇上不要有起床气,不然内侍监的老胳膊老腿可受不住皇上的撒气。
于是脚步蹒跚的内侍监尽量放轻自己的脚步慢慢向内殿李治和武皇后休息的地方走去,然后轻声的敲响李治卧榻的房门。
实际上李治因为今日的旱灾影响睡的也不踏实,内侍监敲门没几下李治就已经被惊醒,李治沉声问一句“何人”?
一句话也惊醒了身边的武皇后,武皇后疑惑道:“皇上,何事?”
此时门外响起了内侍监的声音:“皇上,皇后娘娘,是老臣,老奴打扰了皇上和皇后娘娘休息的时间,但老臣有事上报皇上。”
李治和武皇后对视一眼,他们料定内侍监要说的一定是大事,不然内侍监不会选择在这个时间来找李治,大可以等到明天,内侍监连天亮都等不及,这就说明事情不会小,并且李治和武皇后也是面带愁容,他们的第一反应也是难道旱灾又严重的想法?
但想归想,武皇后还是马上利落的帮助李治披上了外衣,她自己也稍微穿上了衣服。
李治这才道:“内侍监有话进来说吧。”
内侍监为了防止李治和自己一样胡思乱想进屋之后马上就说道:“皇上,苏定方将军的学生裴行俭从西域回来了,说是带回了苏定方前军前线大捷的消息,现在正在宫外想要觐见皇上呢。”
李治虽然起床,还脑子还不是很清醒,还没反应过来内侍监说的什么事,只是下意识听到不是旱灾的事,于是庆幸道:“哦,他啊,裴行俭,朕知道他,让他明天上朝吧。”
内侍监一愣,他已经说了裴行俭带回的是苏定方在西域大捷的消息,皇上怎么这么淡定?难道皇上对这事一点也不期待?是内侍监自己揣测圣意错了?但既然李治已经说有什么事明天朝堂说,那内侍监只能现在去安排裴行俭的落脚处,明天让他上朝。
可是不等内侍监转身走出门,武皇后却是掐了李治的胳膊一把,李治也是一个恍惚道:“等等,你说是谁在宫外求见?”
内侍监一愣,感情皇上刚刚就没听清自己说什么话?但他还是重复一遍道:“是苏定方将军的学生,和苏定方将军一起征讨西域的裴行俭,他从西域回来了,说是带着苏定方将军前线大捷的战报,就连夜想要觐见皇上。”
李治又愣住了,这一次是真的愣住了,因为他终于听到了自己期盼已久的消息,这个消息他从年初等到年末,从初春等到寒冬,他足足等了一年的时间,苏定方的战也打了一年,现在消息终于回来了,李治怎么会不愣住。
接着李治忽的先是反应过来一样,急忙的对内侍监道:“裴行俭现在在哪?你马上把他带过来,朕要见他!”
说着就要往外走,连自己披着的衣服掉落在地也没有知觉,脚上没有穿鞋子也不自觉。
内侍监和武皇后看着有些凌乱的李治,武皇后赶紧拉住他道:“皇上,皇上,衣服和鞋子还没有穿好,不着急的,内侍监大人还需要到宫门口去接裴行俭,皇上可以收拾一下衣着。”
李治又恍然道:“对,皇后,说得对,内侍监,你去吧裴行俭带进来吧,我就在立政殿等着你们。”
内侍监这才领命而去。
在内侍监离去后,李治喃喃的对武皇后道:“哈哈,皇后,你看,苏定方真的打赢了这一战,只是不知道是怎么赢得,打了一年了,朕日日夜夜都牵挂着这件事。”
武皇后笑着道:“是啊,苏定方将军不辱圣命,一会儿等裴行俭过来就真相大白了,皇上不用着急,一年的时间都等过来,不差这么一会儿。”
接着李治又想到了自己刚刚凌乱的样子,他想着自己的父皇太宗皇帝听到这样的消息一定不会像自己一样失态,想着想着李治就不自觉的说了出来,进而向武皇后问道:“皇上,你说朕现在是不是有些力有不及了?朕有些力不从心了。”
武皇后知道李治这是又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了,她心中也是叹气,有太宗皇帝珠玉在前,李治不管怎么做都被朝臣挑剔,不管怎么做都觉得自己做的差太宗皇帝太远,人人都会说虎父无犬子,可有多少犬子能比得上虎父?这是李治一直以来背负的压力。
武皇后笑着拉着李治的手道:“皇上还年富力强,器宇轩昂,只是这一段时间因为旱灾的事累了,哪有什么力不从心的事,这不裴行俭就给皇上带好消息来了吗?”
李治也是笑笑。
实际上他最近也真的是因为旱灾的事累坏了,不然也不会在内侍监第一遍说出裴行俭的时候他反应不过来。
不消一会儿的功夫内侍监就带着裴行俭来了立政殿,这时候李治和武皇后也收拾好了自己的衣着。
裴行俭也没想到自己来到长安的时候是夜里,但他谨记苏定方让他以最快的速度告诉皇上捷报的事,也就不管其他连夜进宫,这样他也就没有时间去整理自己的衣袍,所以风尘仆仆都难以形容他的风霜之色。
武皇后看着裴行俭道:“裴行俭,你一路上是马不停蹄地赶回来的?”
裴行俭道:“回皇后娘娘,老师特别嘱托末将要以最快的速度告诉皇上西域大捷的好消息,所以末将是以十万火急的方式赶回来的。”
李治和武皇后精神一振,裴行俭这么说那就说明这场胜战很关键。
武皇后道:“内侍监大人,赶紧为裴行俭赐座,裴行俭,你赶紧为皇上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裴行俭谢过了武皇后的赐座,这时候李治也迫不及待的等着裴行俭详细说说苏定方如何打胜战的事。
实际上李治不用问裴行俭,因为裴行俭已经把苏定方写的战报呈上,李治想要知道的都在战报里,但李治还是边看战报边问裴行俭,他不只要亲眼看到,也想亲耳听到。
好在裴行俭听命行事,就开始叙述唐突双方这一战的始末满足李治的好奇心。
于是裴行俭就说到了苏定方带领唐军经过数月的行军终于在曳咥河范围内遇到了“守株待兔”的突厥人,并且是突厥人倾国之力的十万大军,而彼时的唐军只有长途跋涉的一万五千余人,却需要面对以逸待劳的十万突厥大军。
裴行俭文武皆备,讲故事也讲的声情并茂,引人入胜,所以不管是李治还是武皇后,包括内侍监在听到唐军以一万五千余众需要面对近乎十倍于自己的突厥人的时候都不自觉的开始紧张起来。
裴行俭看着他们紧张的样子嘴角微微一笑,李治和武皇后他们作为几乎不懂军事的局外人,自然会惊讶于这样的兵力对比,这也是裴行俭故意用这样讲故事的方式,这样也算体现战事的难度,为将士们多多争取战功,算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但这样以少胜多的战事也足够让裴行俭自傲。
接着裴行俭说到苏定方即使面对几乎十倍于自己的敌人也没有选择退缩,而是决意就在曳咥河旁和突厥人一战,这是背水一战。
李治和武皇后听得连连点头,以万余对十万,这不是背水一战又是什么?苏定方当时是怎么敢的?他们虽然信任苏定方,却从来不知道苏定方的战力到底有多强。
然后裴行俭说到了苏定方的战术,把本就不多的唐军分兵两处,骑兵和步卒各自扼守一处高地,这样的兵力安排又吊足了李治等人的胃口,任由他们是兵法的门外汉也知道这样的分兵只会被突厥人抓住唐军本就兵力弱势的缺点逐个击破,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唐军打赢了这一战,所以这就证明了苏定方这样的安排并没有问题。
继而裴行俭说到了郭孝慎带领五千唐军步卒守在一边,苏定方自己亲自带领一万唐军骑兵守在另一处,两处阵地成掎角之势。
几人并没有发现裴行俭提到郭孝慎的时候武皇后脸色一顿。
突厥人也的确和李治、武皇后想的一样选择了各个击破的开局方式,并且选择了兵力更为弱势是郭孝慎步卒阵地,李治三人听得连连点头,他们也是这么想的,可是继而想到了其中的问题,自己要是这么想不就跟突厥人一样必败无疑了吗?但他们马上想到了兵力布置之后接下来就是双方的刀兵相向。
然后裴行俭说到了突厥人率先攻击唐军步卒阵地的事,又把李治三人带入到了紧张的气氛中。
裴行俭说到了郭孝慎带领五千步卒首先抵挡两万突厥步卒几个时辰不退一步,这让李治听得热血沸腾,连声道:“郭孝慎打得好!”
裴行俭又说道突厥人见步卒阵地久攻不下就开始改变战术,开始出动一万骑兵加入围杀郭孝慎他们的进攻,这样的改变更让李治三人胆寒。
武皇后赶忙问道:“郭孝慎怎么样了?”
裴行俭没有听出武皇后语气的异样,回复道:“骑兵对步卒,郭孝慎他们需要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挡住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