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书

繁体版 简体版
爱看书书 > 武则天新史:仕女长歌:唐朝的女人 > 第115章 缺朝议荆王谋逆显 刀兵现如意投罗网

第115章 缺朝议荆王谋逆显 刀兵现如意投罗网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李泰的死让荆王和高阳公主有了一些杯弓蛇影,兔死狐悲的错觉,最终选择了逃离长安自力更生这条路,这何尝不是一种求存自保?但作为臣子,这种行为就是形同谋逆,可是在已经被危及生命的情况下,他们没有选择的余地。

只是有句话讲得好,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高阳公主不会想到一直对她唯命是从的驸马房遗爱现在有了其他的想法。

在每一个家族人的心里,家族香火的延续一定是第一位的,所以房遗爱不想再跟着高阳公主一条路走到黑,他选择保护自己的家族,于是房遗爱偷偷地把荆王和高阳公主的谋划告诉了自己的哥哥房遗直,希望房遗直能够用“揭发”的方式戴罪立功,为房氏留下一丝生机,不然谋逆事发可就是家族破灭的结局,这就是人心中都会有自己的守卫的东西。

房遗直也是遵从了弟弟的想法,连夜就拜访宰相府把荆王和高阳公主想要谋逆的事“揭发”到了长孙无忌那里。

实际上这个时候的李治和长孙无忌在李泰死后也是左右为难,李治恼怒荆王和高阳公主对李泰的利用,最终致使自己的亲兄弟李泰饮鸩自杀,但他并没有理由用这件事来惩治谁,迁怒谁,毕竟李泰是自杀,如果荆王和高阳公主什么都不做,那就会继续相安无事。

只是阴差阳错的是,荆王和高阳公主做贼心虚,反而认为李泰是被皇帝以病故的名义暗杀掉,最终做出了逃跑的选择,并且还有“自力更生”的打算,这就成了他们现在的画蛇添足的选择,也成了房遗直为房氏“自保”检举揭发最大的功劳,所以长孙无忌在听到房遗直的揭发后,了解了这件事的前因后果,说了一句“兹事体大,马上与我一同进宫面见圣上”,然后就带着房遗直进宫去见李治。

事关谋逆的事就没有小事,长孙无忌不得不慎重,并且还是事关现在宗室里辈分最高的荆王以及一直以来都是最有权势的高阳公主,这件事的危重程度已经超过了长孙无忌这个监国的职权。

只是李治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头也一样抽动了很长时间,谋逆这两个字就像是一个梦魇一样一直存在于皇室,从李治的父皇太宗皇帝开始就离不开谋逆,到李治的哥哥李承乾,还有齐王李佑,要细说的话还有魏王李泰,都是事发谋逆,这个梦魇让李治忧惧宗室的存在,所以他从上位开始就在刻意疏远自己和宗室诸王的距离。

事实证明李治这么做是对的,在李世民驾崩后,宗室诸王愈发的争权夺势,不把这个新皇帝放在眼里,都想借着自己的李姓替皇帝“分忧解难”,李治懦弱的性格也是步步退缩,就是想要躲开这样的梦魇,只是李治没想到他一直竭力避免的事情还是会在他身上发生,李治不得不怀疑这是不是大唐皇帝的宿命,躲不开的谋逆?

李治不想、也不愿相信房遗直说的话就是真相,所以在房遗直说完之后他并没有马上对此做出回应,长孙无忌以为李治还在知晓这件事的震惊之中,也没有催促他,给李治留下慢慢思考的空间,有些事臣子不能替皇帝做决定。

作为一个三朝老臣,从高祖李渊开始长孙无忌就已经伫立于朝堂,他是跟荆王同时期存在的老臣,所以也是见多了各种争权夺利,尔虞我诈,他对自己的外甥只能叹气,有些事只能靠李治自己,作为一个皇帝来说,这种事躲不开。

时间在沉默中流逝,最终李治还是想要像过去一样再退一步,他还是不相信荆王和高阳公主会做这样大逆之事,或者说他还想给荆王和高阳公主一个机会,李治认为李泰都能够幡然悔悟,高阳公主和荆王也有这样的可能,所以李治愿意给他们一个机会。

还有就是李治想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想亲眼见到荆王做出不臣之举,这件事很简单,房遗直揭发说荆王想要逃出长安,逃回封地,那他就不可能出现在今天的朝会上,李治会在宣政殿等着他,验证这件事的真假,如果荆王来了,那这个消息就是谣言不攻自破。

长孙无忌还想劝说,因为他害怕李治在谋逆这件事上面错失先机,失了先手,可是李治心意已决,长孙无忌只能无奈接受这样的安排,李治在皇位上没有经过什么打击,到底还是心存善意,下不了这个狠心。

不过事情既然已经说清,怎么决断都是李治这个皇帝的选择,长孙无忌就带着房遗直离开了紫宸殿,留下了要彻夜难眠的李治。

恰在长孙无忌离开的时候,皇后王婠也来到了紫宸殿外,王婠看到长孙无忌也是一阵惊讶,毕竟这个时间还挺早长孙无忌不该出现在这里,还有就是跟在长孙无忌身后的房遗直,王婠感觉其中一定有什么内幕,但她不可能询问长孙无忌,长孙无忌也没有多说的打算,跟王婠简单行礼后就起身离开,他也好奇皇后这么早怎么会来这里看李治,但谋逆这件事压在长孙无忌的心头,他也没有多想的心思,也就心事重重的行礼离开。

在长孙无忌走后王婠没有马上走进紫宸殿,而是转身看着长孙无忌和房遗直远去的背影,房遗直是房遗爱的哥哥,房遗爱是高阳公主的驸马,所以王婠不相信房遗直的出现会跟高阳公主没有关系,不管是她还是萧未央都想把杀掉如意这件事嫁祸到高阳公主身上,她不想其中产生意外,武如意必须死!但现在她有了一丝担忧,所以马上对跟在身后的侍婢道:“你立马去安排他们,就算不能抓到萧未央的把柄,一定也要保证杀掉武如意,如果萧未央的人事有不成,那就跟着他们一起动手杀掉武如意,必须杀掉武如意!”

侍婢马上点头表示明白,然后转身疾步离去,她也感觉到了王婠语气中的急迫感。

王婠看着快步离开的侍婢,心中默默祈祷最好不要发生意外,接着收拾了一下自己的心情,她不知道会不会有意外,但她还是得按计划行事。

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王婠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衣服,不是更加整洁,而是稍显凌乱,脸上也是带着焦急的神色,然后走进了紫宸殿,这些都是她需要让李治看到的地方。

此时李治还在为高阳公主和荆王可能谋逆的事烦心,看着王婠进来也是疑惑,这时候还不到早膳的时间,王婠过来就有些奇怪,于是问道:“皇后这么早过来可是有什么事?”

王婠着急道:“皇上,臣妾过来的确是有一件重要的事需要告诉皇上。”

李治道:“什么重要的事?皇后请讲。”

王婠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书信递到了李治身前道:“皇上,这是武昭仪从感业寺送给臣妾的书信。”

如意在感业寺送来的信?李治好奇道:“哦?武昭仪的信?可是有说什么事?”接着准备打开书信查看。

王婠看着李治一字一句道:“皇上,武昭仪在信中说自己怀孕了,她在离开后宫之前肚子里就有了皇上的孩子!”

李治失声道:“什么?武昭仪怀孕了?!”

不待王婠回应,李治马上开始看信中写了什么,从头到尾的看了一遍,李治终于确定王婠说的是真的,并且这还是武昭仪的求援信,信中写了如意想要王婠帮助她偷生下去的打算,因为她需要躲开高阳公主的谋害。

如意可能被高阳公主谋害这件事李治是知道的,因为自从如意选择不听高阳公主的话离开后宫之后,不管如意还是李治都知道高阳公主可能会迁怒于她,这就是自寻死路,但当时不管是如意还是李治都是没办法的事,如意是毅然决然,李治则是忍痛割爱,只是谁都不会想到如意在出宫之前会怀孕,既然这样李治肯定不会再把如意留在感业寺,不管她会不会被追究到宗正寺,李治都要把她接回来。

李治马上着急的问:“信是什么时候送过来的?”

王婠看着李治对如意安危担忧的模样心中嫉妒和愤怒难自抑,李治什么时候对她这个样子过?她就更要除掉武如意,但她还是装模作样的道:“信是昨天夜里送过来的,臣妾看到之后就马上给皇上送了过来。”

李治闻言马上喊道:“内侍监,内侍监何在!”

侯在门外的内侍监听到李治的喊声马上就走了进来。

李治不等内侍监行礼就喊道:“内侍监,你马上亲自到感业寺把武昭仪接回来,你亲自去,一定要保护武昭仪的安危,以及她肚子里孩子的周全!”

内侍监听到李治这样的话一时间也是头脑发蒙,武昭仪他自然知道是谁,想当初李治因为心中苦闷到感业寺找武昭仪散心的时候,内侍监可是贴身陪侍,并且为此没有少出力,是真的出力,如意陪着李治散心,然后跳水劈柴、洗衣做饭的事都是内侍监亲力亲为,所以内侍监对这些身体力行的事可不会轻易忘掉,内侍监也知道后来发生的事,如意被皇后隐秘的带进宫,如意被李治宠幸,如意怀孩子生下皇子李弘,还有就是如意被高阳公主所迫再次离开后宫,这都是内侍监知道的事,只是现在是什么情况?武昭仪怀孕了?这是李治亲口所言。

好在内侍监好奇归好奇,脑子再胡思乱想也不会耽误身体动作,马上就领命而去,身子比脑子快是内侍监侍奉太宗和李治两任皇帝的基本技能。

内侍监离开之后李治本来就乱的心更是乱上加乱,也没有再搭理王婠的心思,王婠自感无趣也就行礼之后离开,她还想回到凤仪宫等待除掉如意的消息,她不相信内侍监会接到武如意,因为她的眼线已经告诉她武如意昨晚就已经逃出了感业寺,并且后面还跟着萧未央安排的追杀她的人。

所有人都离开之后李治并没有清闲太多时间,因为现在差不多也已经到了朝会的时辰,内侍监在离开之前也已经安排好小太监提醒皇帝这件事,到点了帮助李治更衣准备。

今天的朝会看起来跟以往并没有什么不同,在皇帝还没有到的时候大臣们三三两两的于相熟之人说着闲话,不想说话的闭目养神,或者抬头看着殿顶出神,也有人注意到监国长孙无忌面色凝重,但也是简单的以为长孙无忌依然在为李泰的死和宗室的荆王烦心,也就没有多想。

直到皇帝姗姗来迟大家才感觉今天的异常,李治是一个人过来的,身边并没有平日里如影随形的内侍监跟着,所以今天该内侍监喊得“有事早奏”也没人喊,李治只是静静的坐在了皇位上面。

诸位大臣也赶紧各自回到位置,准备朝会,只是当大家都站定之后才发现了异常之处,本该站着荆王的地方空空如也,是荆王今天有事不能来?还是迟到了?众人都在心中猜测,还有人注意到太常少卿房遗爱也没有过来,这就奇怪了,迟到不该两个人一起迟到吧?然后就有人想到荆王平日里可是跟房遗爱是一派的人马,今天又一起没有上朝,不会是商量好的吧?难道是逼宫?不会吧,这大唐朝堂才安定了几天?现在又有大事发生了?众臣是越想越惊心。

接着就有人想到了今天长孙无忌和皇帝的异常,长孙无忌脸色不对,李治不但脸色不对,内侍监更是消失,所以内侍监的消失跟荆王和房遗爱的消失有关系?不由大家不这么想,站在人群中不惹眼的房遗直也是脸色发白,所以荆王想要谋逆是真的!不只是李治不愿意这件事是真的,房遗直一样不愿意发生这样的事,因为一旦事涉谋逆,那也就代表房氏也完了,他房遗直今天的梁国公也许就是明天的罪臣家属,但房遗直没有办法,弟弟房遗爱已经是荆王和高阳公主一条绳上的蚂蚱,房氏躲不开这件事的牵连。

换句话说,如果荆王和高阳公主最终没有选择谋逆,那房氏依旧可以是房氏,房遗直依旧可以是梁国公,但现在真的确定了荆王谋逆的意图,他“揭发”这件事也只是为了给房氏留下一些生机,国公的位置肯定是没了,现在他就是戴罪立功了,所以房遗直脸色发白,完了,全完了,房遗爱完了,房遗直也完了,房氏家族也完了。

李治这时候也是脸色阴沉惨败,他的梦魇最终还是成真了,眼前的事实像是在嘲讽他的无能和懦弱,他一直都想安稳的渡过自己的皇位,所以对荆王的贪婪和高阳公主的霸道是能退一步就退一步,能忍一时就忍一时,可是最终荆王和高阳公主还是选择以这样的方式回报他这个皇帝的忍让,这不就是狼心狗肺?狼子野心?以怨报德?

李治阴沉的声音道:“禁卫军何在?你们代朕去把荆王和太常少卿请到宣政殿来朝会,不管何事,朕今天都要在这里等到他们,去吧。”

接着是一行禁卫军喊“诺”离去“请”荆王上朝。

此时的长安城已经散尽晨雾,越来越多的人都也开始走上街头,如意也在继续着自己的逃亡,哪怕她现在已经大汗淋漓,从在柴火堆惊醒开始她就在马不停蹄赶路,但长安城实在是太大了,靠她这个怀孕的女人就算想走快一点都很难,虽然已经尽量在赶路,可是如意已经能感觉到追在身后的人已经越来越近,她不敢停留,好在如意已经可以远远地看到长安城高大的城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