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书

繁体版 简体版
爱看书书 > 武则天新史:仕女长歌:唐朝的女人 > 第122章 前殿事了风起后宫 如意筹谋李弘上位

第122章 前殿事了风起后宫 如意筹谋李弘上位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李治在历史上从来都不是一个声明显著的皇帝,甚至更多的时候只是一个衬托的存在,衬托他有一个千古名君的爹,给他留下了足够的政治遗产,让李治可以安心的做自己的守成之君;也衬托他有一个千古女帝的老婆,能够在李治的皇帝生涯中成为李治最扛事儿的政治伙伴,让李治这个皇帝最终寿终正寝,这也反衬李治在这两人中间似乎就是一个一无所长的人,星光黯淡,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李治还真的算是史上最幸运皇帝。

李治的上位是幸运的,他兄弟三人,李承乾、李泰、李治,李承乾年幼即位太子,而李泰则是三兄弟中聪明的,最受李世民喜爱的那一个儿子,反观李治,老实,仁儒,是大家对李治的一致评价,李治会是一个好的臣子,这也是李世民曾经对自己幼子李治的评价,但世事难料,李承乾和李泰因为对皇位的野心,最终让二人做出了觊觎皇位的事情,惹下罪责,反而是最不可能的,对皇位完全没有想法的李治成为了李世民的选择,李治可以说是李世民希望自己三子共存,打破宿命的破局之选,这也就是李治天上掉下个皇位的幸运。

李治的上位之初也是幸运的,李世民的驾崩是突然的,但李世民的托孤却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没有选择宗室宗亲作为李治的辅臣,说到底还是李世民信不过宗亲们,而是选择了陪伴自己多年的,李治的舅舅长孙无忌作为大唐监国,辅以能臣褚遂良,褚遂良也在李治上位之初大唐粮仓的河东河南等地地震中为李治治理了灾区三年才被召回,还有大将军李绩成为了李治的兵部尚书,掌管天下兵权,这样的安排可谓是帮助李治稳固了上位之初的动荡期,而长孙无忌为了护航自己的外甥也是鞠躬尽瘁,跟荆王和高阳公主为首的宗亲们狠斗四年多的时间,最终在高阳公主谋逆一事中把宗室精锐一网打尽,并且还背了妄杀的黑锅,所以这时候的李治也是幸运的。

再到以后,李治有了一个能扛事儿的老婆,替体弱多病的李治挡风挡雨,挡刀挡枪,斗朝臣,收皇权,让李治真的做到了皇帝与臣子共理天下,而不是与世家共理天下,最终让李治走的安心,这也是李治的幸运。

所以李治可谓是史上最幸运皇帝。

可是李治真的只是依靠幸运就能安稳的坐在他的皇位之上吗?

最起码李治是一个勤恳的皇帝,所以在他上位之后把太宗时期的三日一朝改为了一日一朝。

再一个,李治也是好学的,在崇文馆时期李治就是一个好学的学生,所以他上位之后也是一个好学的皇帝,所以在上位之初没有一点话语权的时候,李治也不会有自己的想法,而是萧规曹随,一切都依照李世民在位时处置,并且李治知道打仗耗费国库,还尽可能的停了李世民时期已经计划好的几项战事,尤其是远征高句丽,与之相反的是隋炀帝死心眼的三次东征高句丽,在这一点上面就是李治的优点。

还有在对待高阳公主和荆王的“谋逆”之事上面,宗室和长孙无忌的争斗是从李世民驾崩就开始的,这也是新皇上位就是皇权更迭动荡期的原因,人人都想分割皇权,占有皇权,如果李治在这些事上面稍微偏颇,只怕宗室早就得逞,但李治就是本着疑人不用的原则,一直信任长孙无忌,如果没有李治的支持只怕单凭长孙无忌是难以做到的,李治可以说是解决了自己皇权上面最大的威胁,这时候的武则天还只是一个小小的昭仪,所以这就是李治自己的功劳。

在这件事的几年之后,李治又经历了换皇后风波,然后彻底解决了权臣的问题,武则天也是这个阶段才真的成为了李治的好老婆兼政治伙伴,但谁能肯定武则天不是李治有目的的选择呢?

所以这么一看,李治还是一个单纯的上靠老爹下靠老婆的幸运儿吗?

以上皆为后话。

这个时候的武则天还是武如意,还是武昭仪,还只是李治散散心,排解困闷的后宫妃嫔,并没有不同于过去的武才人和才人武媚,并且她还会继续保持这样的身份认知很多年,但她是真的可以听到李治的心里话,这就代表她有机会走进李治的心里,特别是在如意此次进宫是带着目的的情况下。

随着李治和如意的交谈进入尾声,李治也是一子落下,如意看了一会儿,展颜一笑道:“皇上棋力深厚,奴婢多有不及。”然后投子认输,原来二人一直在交谈中对弈,如意则是在面对李治时选择投子认输。

朝堂在没有了宗室之后,算是进入了一个想对平稳的阶段,也算是进入了长孙无忌的一言堂,李治仿佛跟过去还是没什么区别,还是一样善于听取群臣的意见,不过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朝堂虽然有了短暂的和平,但后宫却又开始动荡,这其中就有如意的原因,不过不同于过去被动的牵扯进动荡,这一次是如意第一次主动置身到这样的动荡之中,这就是如意此次进宫的目的。

前面说过,如意早先因为自己身份曾经是太宗皇帝才人的原因,被高阳公主逼迫向李治施美人计,为李泰回归长安的事美言,但如意最终却是选择重新置身感业寺,这是她的取死之道,但她宁死不屈,这也算是鱼死网不破,只是她没想到她这样的选择会被萧未央落井下石,并且在如意发现自己怀孕不想死,必须活的时候,萧未央还是对她要赶尽杀绝,这件事虽然现在已经被高阳公主被黑锅,萧未央得以嫁祸于人,但在如意的心里,萧未央是凶手这件事从来都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她此次进宫就是要对萧未央报复,这也算是她对宿敌的第一次还手。

想想从二人训育宫开始,那时候她们都还是十几岁的年纪,就因为一个能够见到皇帝的上台跳舞的机会结仇,当时的结果就是如意得偿所愿留在皇宫,萧未央则是被安排嫁给了还名不见经传的晋王李治。

再后来,萧未央以为自己再也没有机会的时候,李治时也命也,成就太子之位,算是宿敌二人训育宫分别几年之后的再次相见,然后就是萧未央在如意和已经身为充容的徐慧面前吃瘪,算是延续了三人之间的仇怨。

到再后来太宗皇帝驾崩,如意按照规矩入感业寺,李治到感业寺找如意散心,萧未央用打压武家兄弟的方式报复如意,结果促使武家兄弟把继母杨氏,如意的娘二次赶出武家,并且在武氏族谱除名撇清关系,这也就有了如意同意皇后的合作要求三次进宫跟萧未央争宠的事,结果就是萧未央在李治册立太子的事情上她的儿子李素节输给了皇后的养子李忠,这一次更加加深了萧未央和如意二人之间的仇怨。

这也就有了这一次如意重回感业寺,萧未央赶尽杀绝的原因,但最终萧未央没有得逞,如意活着第四次进到了后宫,这一次如意决定不在忍耐,而是选择主动出击。

如意想要对萧未央出手,但她背后即没有家族的支持,自己也没有可以足够的妃位支撑,她现在只是一个二品的昭仪,萧未央是一品的淑妃,如意面对这样的情况她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依靠皇后王婠,王婠是如意唯一的选择,这也是王婠的高明之处,她始终把如意掌控在自己的手中,而掌控了如意就相当于掌控了李治,就能坐稳她的皇后之位。

当然,如意能够主动选择对萧未央出手,是王婠巴不得的机会,从贵妃郑珠贤开始,王婠需要的就是能够跟萧未央斗得你死我活的人,这样萧未央就腾不出手来给王婠使坏,不但如此,王婠还能以自己皇后的身份随意拿捏萧未央,现在既然武如意想要针对萧未央,那王婠肯定表示支持。

当然,如意也并不是一个傻子,她知道自己要师出有名才能针对萧未央,不然打击不到萧未央不说,可能还会弄巧成拙,把自己给折进去,王婠也不一定会支持她,所以要找到一个王婠不会拒绝的理由,如意思来想去,那就是自己的儿子李弘。

李弘怎么会是武如意的选择呢?

这就要追溯到李治册立太子之事,当时李治并不是想要册立东宫太子,一来李治年纪还不大,刚刚二十岁出头,二来李治才刚刚上位,自己都才做皇帝几天就要立储君,这是赶着让自己早死吗?并且身为皇后的王婠无子,皇后无子就要草率立太子?但是当时册立太子也是宗室高阳公主等人和长孙无忌的争斗之一,李治不得不册立太子,王婠也是心不甘情不愿,没有儿子是她最大的败笔,所以迫不得已之下王婠和李治,甚至是长孙无忌只能选择用一个养子李忠来行缓兵之计,李忠只是王婠的一个权宜之计,是一个随时可以更换的选择,比如王婠之后可能生出的孩子,或者李治中意的孩子,这都在王婠的计划之中,这也是王婠说服李治时的建议,而王婠建议的对象就是当时刚刚出身的,如意的儿子,皇子李弘,现在如意打算用李弘来说服皇后推进当时的事,那就是更换太子。

而对于王婠来说,李弘始终是她的备选方案之一,如果她真的不能生育出皇子,那李弘就是最好的选择,因为李治喜欢李弘,这也是王婠一直对如意和李弘很好的原因,甚至是在如意重回感业寺之后,王婠收养李弘的原因,王婠就是打算有朝一日投李治所好,用李弘来代替李忠,只是唯一的缺憾是如意还活着回来,王婠做不了李弘绝对的娘,但王婠不钻牛角尖,她永远做对自己有利的选择。

所以在如意对王婠提出这件事的时候,王婠只说自己考虑一下,毕竟现在她还是李忠的养母,并且这件事不是一件小事,只能由王婠这个皇后对李治提起,还要说动监国长孙无忌,这都是如意做不到的事情,而王婠就是要用这样如意有求于她的方式继续把控如意。

在如意前去找王婠商量这件事的时候,她正好在凤仪宫撞到了贤妃娘娘,也就是现在太子李忠的生母刘氏,刘氏本来只是李治太子时期教导李治房事的普通宫人,正是因为李忠被王婠收养,册立成为了太子,刘氏就母凭子贵,一步登天成为了李治四位大妃娘娘之一的贤妃,曾经这个位子还是李治为如意准备的,但王婠为了如意不对自己造成威胁,最终把刘氏抬上了这个位子,这也算是王婠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本事,这就让刘氏对王婠感激不尽,死心塌地,成为了王婠最忠实的铁杆,也会经常来王婠这里表达忠心,如意也就恰好遇到了她。

刘氏见到如意就是一品的贤妃见到二品的昭仪,本来是如意对刘氏行礼,但刘氏反而早早的向如意行礼,她知道如意是皇后座上宾,就连如意回宫王婠都亲自去迎接,所以刘氏也不敢对如意拿架子,重要的是刘氏把自己当做王婠的心腹,也把如意当做自己的同道中人,自己人么,这也就更加客气。

如意看着面带笑容的刘氏,心中有些惭愧,毕竟她是来跟王婠商量拿掉李忠的太子之位的,面对李忠的生母自然会不舒服一些,所以刘氏越是客气如意越是有愧,也就勉强回应刘氏的交好。

倒是王婠心机聪敏,在听到如意说是有事找她相商的时候,并且看到如意尴尬的脸色,就告诉刘氏说是李忠最近学习很是用功,刘氏可以去看看他,别让孩子累坏了,刘氏就满心欢喜的离去。

如意见状才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她直白的告诉王婠自己想要向萧未央复仇的事,并且例数了自己和萧未央多年的仇怨,直言自己现在不想再忍耐。

王婠心中窃喜,但还是若有所思的问出了如意打算如何复仇。

如意犹豫一下表明自己想要让李弘代替李忠的想法。

王婠貌似震惊的看着如意,其实心中早就猜到了这个结果,没有她武如意又能依仗谁?只能是她,但王婠还是想表示一下这件事的难处,于是为难道:“昭仪应该明白,太子是国家稳定的根基,太子人选是皇上以及诸位大人们深思熟虑过的结果,哪有朝令夕改的说法,再者,后宫不得干政,这是规矩,昭仪让我去跟皇上说这件事,这就是在为难本宫了。”

如意起初没想到王婠会否定这件事,所以她之前的猜测是错的?王婠并没有拥立李弘的想法?如果这样,那如意就完全没有了跟萧未央争斗的筹码,可是似乎王婠也并没有完全拒绝此事。

思索良久,如意道:“奴婢不是在为难皇后娘娘,只是认为太子人选应该是皆大欢喜的选择,而不应该是临时抱佛脚的权宜之计,皇后娘娘当初的为难奴婢看在眼里,皇上当时的难处也是有目共睹,既然这样,娘娘或许应该考虑更好的选择。”

王婠不以为意道:“哦?什么是更好的选择?本宫没有看出其中的区别,都不过是螟蛉养子罢了。”说完还是有些丧气的摆摆手。

如意道:“皇后娘娘说笑了,娘娘还年轻,有的是机会怀孕,奴婢会帮娘娘的,至于弘儿的太子之位奴婢不会贪恋,一旦皇后娘娘真的诞出皇子,那奴婢和弘儿就是皇后娘娘最忠实的支持者。”

王婠道:“本宫还是没有看出你跟贤妃的区别,我相信这些事贤妃一样可以做到,你说呢?”

如意咬咬牙道:“奴婢知道,但奴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