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太饶命啊太太……”赵姨娘一进来冲着王如意磕头,一边磕头一边还哭嚎着叫王如意饶命。
“这倒是奇了,我又没说过半句要打杀你,你如何来要我饶命了?”王如意看向赵姨娘说道,“你怎么觉得我就要你性命了?”
“甚至还特意在人来来往往的门口哭诉。你这是打算在我门口唱出大戏,等着谁来看?”
“只是你怎么就笃定我不会真要你性命。”
王如意站在大厅中间,居高临下地看向跪着的赵姨娘,又特意扫了一眼赵姨娘的腹部,直接把赵姨娘吓了一激灵。
赵姨娘这会儿心里也有几分后悔起来,自己怎么就猪油蒙了心来太太这儿闹上这么一场了。
她下意识地捂住自己的肚子,期盼着自己身边的小丫鬟能赶紧把老爷请来。赵姨娘甚至有一种心慌的感觉,太太仿佛是真要她性命。
“我肚子里还有老爷的孩子,你不能…不能…”赵姨娘慌张地叫嚷道。
“我有什么不能的?”王如意嗤笑了一声道,“我顶多说你胎像不稳,一尸两命了,难不成你家老爷还能为了这跟我翻脸?”
王如意说得是实话,她身后有王子腾,膝下又有两子一女,如今甚至还定了贾家与王家下一代的婚事,这王如意和贾政哪怕是闹翻了,也得维持住表面的平和。
赵姨娘下意识地哆嗦了一下,“太太,是奴婢猪油蒙了心…”
正说着,贾政就快步走了进来。
贾政是被赵姨娘差小丫鬟请来的,那个脸生的小丫鬟信誓旦旦地说太太要发落了赵姨娘,还说什么老爷要是再晚去一会儿,姨娘怕是连命都不保了。
贾政如今正是喜欢赵姨娘的时候,赵姨娘的肚子里又有他的骨肉,听小丫鬟说得信誓旦旦,赵姨娘又是危在旦夕,脚步匆匆地赶了回来。
贾赦一进门就看到的是赵姨娘跪在地上,脸上都是泪,手又护着肚子,而王如意则是居高临下地看着赵姨娘,想都不用多想,贾政就觉得那小丫鬟说得是事实。
“赵氏再有不是,她好歹肚子里也怀着我的骨肉,太太这做派也忒过分了些。”贾政倒是想冲着王如意喝骂,但上次不过吵了两句嘴,王如意这人居然还回了娘家,连累得自己还被老太太骂了好几日,贾政这回到底是说话都不敢太冲了。
“老爷这话说得奇怪,我半根手指也没动她,怎么就过分了?”王如意嗤笑了一声道,“做姨娘的伺候主母这不是规矩么?一个奴才罢了,哪怕她生完我发卖了她如何?”
“更何况,老太太不是吩咐过让她在房里禁足么?她又跑出来闹什么?”王如意越说,也觉得赵姨娘有点颠,仿佛赵姨娘是拿自己当对手,想着跟自己争宠。
可两个人的地位本就不在一条线上,这根本没有争宠的必要。
王如意只能容忍安分守己的小妾,这种见天闹事的小妾,王如意实在是有些消受不来。
赵姨娘被王如意说得有些心虚,按照她原本的打算,就是打算演上一出戏,好叫老爷觉得太太一直欺负自己,又能得些老爷的怜惜。
赵姨娘虽也稀里糊涂的,却很是知道,自己得依靠着贾政,所以他所有的手段都是冲着贾政的宠爱去的。
贾政又是被王如意一同抢白,下意识地看向赵姨娘,正好瞧见了赵姨娘心虚的模样,这下他再蠢也知道这怕是真如王如意所说那般。
贾政向来要脸,在自己不喜欢的王如意跟前闹出这么个事情来,他自觉丢脸,也不再管还跪在地上的赵姨娘,当即就甩袖子走人了。
赵姨娘跪在地上,甚至还有几分茫然,老爷走了,只留她一个在太太跟前该如何?
王如意虽不喜欢这个闹腾的赵姨娘,但她也不愿意再给自己找点这种后宅的琐事,只看向赵姨娘说道,“我若是你,先把自己肚子里的孩子平平安安生下来才是正经事。”
“我这儿也没什么好留你的,你先回去吧。”
没有贾政在这儿撑腰,赵姨娘哪里敢在王如意跟前再留着,连忙站起来扶着小丫鬟走了。
“前头不是说老太太叫赵姨娘在房里禁足吗?”王如意对着玉钏儿说道,“去查查谁把赵姨娘放出来的?”王如意也实在是有些头疼,荣国府整个府的下人们都实在是太过于松散,王如意倒是想下狠手管一管,奈何上头有贾母,她又只是二房夫人,代管家而已。
如今倒是正好以这件事为借口,把荣禧堂内的下人们再紧一紧。
“对了,问问我哥哥嫂子,家里有没有那种经年的老嬷嬷?”王如意吩咐道,
王如意想了想,又说道,“算了,金钏儿,你去问问赖嬷嬷看看。”
“太太要嬷嬷干什么?”金钏儿有些没理解王如意的意思,又有些担心王如意要这个嬷嬷来是来跟自己争心腹的,不免不动声色地问一问。
“赵姨娘身边需要个老嬷嬷好好教导教导。”王如意原本是不打算管贾政身边的姨娘小妾的,但赵姨娘这般不着调,王如意也不愿意一直跟他周旋。
更何况,赵姨娘眼见得就要生产,王如意也不愿意把赵姨娘的孩子养在身边平添了麻烦。但赵姨娘又实在是不像话,王如意也怕赵姨娘到时候养出个更不像话的孩子来,倒不如找几个经年的嬷嬷在旁边劝着。
听说是给赵姨娘找的嬷嬷,金钏儿立刻放下了心来,语气轻快地说道,“我下午就去找赖嬷嬷问问。”
打发走了赵姨娘,王如意也没什么事,索性就处理起这些日子积攒下来的杂事。
“我不在的这些日子,可有什么事儿?”王如意问留守的玉钏儿道。
“倒也没什么大事,”玉钏儿飞快地回忆了一下,这几天发生的事,然后说道,“只是前些天接到一个帖子,说是……是祖上当年跟咱们老太爷连了宗,如今他们家的儿子,下个月要成亲,给奶奶送喜帖来。”
玉钏儿说的是咱们老太爷,王如意便知道这说得是原身的父亲,只是她接收的原身的记忆都不齐全,哪里记得清楚,“跟老太爷连得宗?这我倒是有些不太清楚了。”
“我前儿看到帖子后,回家问了我妈,我妈说是有这么一桩事儿,”玉钏儿的亲娘也是王如意的陪房,是王如意从王家带来的,对当年的事倒是还有些印象。
“这个王狗儿当年祖上也是京官,正巧在我们老太爷手底下当差,这不正好跟咱们家一个姓么,便攀上了老太爷,跟咱们家连了宗,轮起来,这个王狗儿还得喊太太您一声“姑奶奶”。只是他们家也就出了这么一个出息的,后面就败落了。”
“如今好像已经搬到城外去住了,所以跟咱们家来往也不多,也不怪太太记不得了。”玉钏儿笑道。
“想来如今上门送请帖来也是有和咱们家恢复走动的意思,”王如意便说道,“只是下月咱们宝玉正好周岁,我这儿也是忙的时候,倒是没法去沾这个喜气,不过好歹这贺礼是不能缺了,你们记得给我准备一份体面的贺礼。”
只是连宗,又已经在城外了,王如意自然是不可能亲自去了,“到时候叫府里的管家替我送去,也算是全了体面。”
"说起来,可能也是我年岁大了,家里的有些老亲们也都记不住,若是有遗漏的,你们可得提醒我。"这般想来,王如意又有些可惜,可惜周瑞家的不是个好的,不然好歹她身边也有一个一直跟在身边的丫鬟,好多事情也有人提醒。
金钏儿她们几个的爹妈也都是王如意的陪房,偶尔也听爹妈提起过一些。
“若是我们记得,自然是要提醒太太的,”几人都纷纷说道。
玉钏儿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旁的倒是没什么遗漏的,只是有一个我不知道该不该说。”
“有什么该不该说的,太太跟前,难不成你还藏着掖着?”金钏儿笑骂道。
“倒不是我藏着掖着,只是实在不知道该不该提起,”玉钏儿说道,“我也是偶然见听我妈提起过,太太年轻的时候有个手帕交,如今已经是西宁郡王妃了,只是这些年,早就没了往来。”
听着玉钏儿的话,王如意也有些怀疑,照理说是年轻时候的手帕交,那哪怕是路途远些,好歹也能书信往来,如何就到了互不往来的地步。更何况,王妃这种身份,显然是完全能在交际圈上见到的,那如果见到,又该如何。
“既然是没了来往,便也不提了吧。”王如意面上只作出一副平静的样子,心里却是想着得不动声色地打听打听。
“还有宝玉的抓周,虽说老太太说叫你们大姑娘来操持,可好歹你们也得尽心盯着,可别出了什么差错。”王如意说道。
“太太放心便是,咱们大姑娘向来聪慧,珠大爷和琏二爷的惯例摆着呢,又有赖嬷嬷看着,能有什么大事。”金钏儿笑着说道。
这还真就出了事。
贾母一心觉得宝玉是将来振兴荣国府,叫贾家重返一门两公荣耀的希望,自然是恨不能给他最好的,这宝玉的抓周宴自然也得办得盛大。
甚至是超过了贾珠和贾琏当时的规格。
可贾珠是宝玉的大哥,贾琏不仅是兄长还是未来的当家人,宝玉一个二房的次子哪里能高过两个兄长。
王如意好说歹说,这才劝住了贾母。
只是虽说不大办,可亲朋旧故还是都得请来,说是给宝玉热闹一下。既然有人来,这样的大家族,自然是不能在亲朋好友跟前出什么差错。
虽说贾母是信了宝玉将来是有大造化的,但到底如今宝玉还是个话都说不清楚的孩子呢,自然是不能叫他在亲戚面前随便抓周的。
好歹是预演了几次抓周。
大家都是知道宝玉的性子的,最是喜欢红色东西。所以用大红封面的书,再在笔墨上绑上大红的绸子,连抓周用的砚台都是红丝砚,宝玉抓东西的时候,左不过是这几件带有红色的东西,屡试不爽。
大家便也都放心下来,就连贾母也说,“可知宝玉将来在读书一道上必然有天赋,回回抓得都是笔墨纸砚。”
虽说众人都知道,幼儿偏爱红色,但贾母这么说,大家自然是只有奉承的份,“老太太将来就等着享宝二爷的福吧。”
到了正日子,奶嬷嬷们给主角宝玉穿了一身大红色,倒是衬得宝玉更加雪玉可爱,宝玉也喜欢这一身衣服,人都活泼上不少。
再加上亲戚家来了不少的人,不免要来看一看宝玉这个主人公,还有不少刚成婚年轻的奶奶们,少不得来抱一抱宝玉,沾一沾喜气。
宝玉原本就是人来疯的性子,如今又有不少年轻漂亮的奶奶们来逗他,他越发活泼了几分。
“宝二爷看着就是机灵的,老太太得了个好孙子啊。”众人见了不免奉承上几句。
贾母原本就喜欢宝玉,今儿又是宝玉的好日子,众人多是夸宝玉的,贾母也越发高兴了。
只是,这好心情到底是没持续多久。
李氏如今同王如意的关系好,王如意又替她解决了最头疼的王仁的事儿,李氏自然是感激王如意这个小姑子的。
如今王如意的幼子抓周,李氏自然是想着给多给宝玉几分体面。在抓周之前,李氏就拿出来一张纯金打造的小弓来。
“今儿宝玉的抓周,我这个当舅母的也给宝玉添点东西上去。”
李氏带来的虽是一张小弓,只能做把玩用,但却是纯金打造,上头更是镶嵌了不少的宝石,瞧着就造价不菲。
更何况,贾家和王家都是以军功起家的,李氏拿出一张弓来做抓周的东西,到也合理。
时下原本就有亲朋好友赠送点好东西给幼儿做抓周的用具,抓完周这东西也送给了幼儿。来宝玉抓周宴的大部分还是要靠着荣国府生活的,自然是得掏出点好东西来奉承贾母。
见到李氏率先起了头,余下的人也纷纷拿出了自己准备好的东西来。
但好歹是抓周,送东西也是为了奉承荣国府,大家挑的也基本上都是些体面精巧的东西,再不济的寓意也是顶顶好的。
总不能拿些玩器来,但凡宝玉抓了不该抓的东西,那岂不是自家都得罪死了贾家。
所以,大部分的都是笔墨纸砚四书五经之类的,另外就是弓、剑、印章之类的东西,不过是做得精不精致的事儿。
邢氏在众人纷纷开始拿出东西的时候犯了难,她没这个准备啊。
原本,大房和二房又没分家,作为伯母没什么准备也是无甚大碍。
但邢氏就觉得旁人的目光都放在了她身上,她若是不掏出点东西来,旁人指不定都在背后蛐蛐她。甚至邢氏已经觉得那几个看着这边小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