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书

繁体版 简体版
爱看书书 > 种田带崽日常 > 第30章 第三十章

第30章 第三十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杏源村离镇子七里多地,四个人也不急着赶路,中途找了棵树坐下歇了一会才继续赶路。

近了镇子,人更多了,去赶大集的村民,担干柴的,挑菜的或拉着板车去镇上做买卖的,也有趁大集会人多来卖东西的杂货郎,他们推着个推车,上面放了满满当当的货物,背上的背篓则挂着叮叮当当的小玩意,不少路过的小孩子被吸引了注意力,就连崔小小也不例外。一声哭嚎响起,杂货郎还没有进镇子就卖了一根拨浪鼓。

“有没有想要的?”

这些杂货郎有巧思,在推车上钉了块板子立起来,上面又挨个钉了木钉子,木钉子则用来挂各种稀奇玩意。也难怪会如此,有几个货郎还没有进镇子就拦下他们问价。

崔小小摇摇头,表示没有。

崔晚还是了解崔小小,知道这孩子是想为她省钱,只是心头还是暗暗决定:等一会看到有合适的也给小小买,小孩子有小孩子的乐趣,总不能手头紧就将其抹杀了。

“冰糖葫芦诶~”

“扇子,扇子,卖扇子……”卖扇子的摊主站在高脚凳上,一手团扇一手蒲扇卖力的吆喝。

大集上人多,走了几步崔晚就把崔小小抱在手上,人太多挤来挤去,可别被踩到撞到。

姚良玉心里挂念着上回卖茶的摊子,一到集市上就东看看西瞧瞧。见到摊子上摆的色彩鲜艳的布匹,上面还绣了花,伸手摸摸:“老姐妹,你摸摸这布和我们穿的可不是一个样。”

钱老嬷一到人多的地方就用手捂着衣襟,人多小偷小摸的就多,她为了来赶大集攒了好久的钱,可不能被人顺了去。听到姚良玉让她摸摸布,摇摇头:“看样子就贵,不摸不摸,手粗可别摸坏了让赔。”

“摸不坏,老大娘放心吧!”摊主热情地说。

钱老嬷还是不摸,连连催促姚良玉:“我们再往前看看。”

“成。”姚良玉笑眯眯的,“崔丫头有看到想买的吗?”

“我想去那边看看。”

“行,你走前头,我们跟着来。”

崔晚在一家首饰摊子前停下,摊子上步摇簪子,耳环手镯,戒指璎珞,头花头绳应有尽有。

“姑娘买首饰,随便看随便试。”摊主手里拎了十多个小荷包和几条璎珞,热情的招呼道。

“哎哟,这头花可真漂亮。”姚良玉拿起一朵头花,往崔晚头上试了试,“戴上就跟富家小姐一样。”

“阿嬷说笑了。”崔晚拿起一根编了花的头绳,“老板,这怎么卖?”

“四文钱一根。”

“可真贵。”钱老嬷咋舌,像她这样的乡下人哪里舍得花钱在这上面,裁根布条子就能挽头发。要是能有根头绳不得当成宝贝收起来,更别说那些只能看看的步摇簪子。

“那这个了?”崔晚又指着另外几根没有编花的头绳问。

“这个两文钱一根。”

崔晚想了想,拿起一根编花头绳和两条不编花头绳:“这三根。”然后从荷包里摸出八个铜板放在摊子上,“你数数。”

“够数。”摊主笑眯眯的收了钱,“姑娘看看还有没有喜欢的?”

“不看了,两位阿嬷可有要买的?”

姚良玉放下手里的簪子,她头上的银簪子都没戴几回哪里还会再花这个冤枉钱:“不买不买。”

“我也不买,一大把岁数买这些可要惹人笑话。”钱老嬷笑眯了眼。

“行,那我们往前逛逛。”崔晚荷包也挂在脖子上,用了就塞进衣领里,饶是如此她也小声嘱咐崔小小看着点,进镇子前姚良玉特地说了小心有贼人偷钱。

“咚……”前面突然三声锣鼓响,人群一下子就往那边涌过去了。

“走,我们也去瞧瞧。”姚良玉兴冲冲的说。

崔晚刚想问那边是什么就见人群的包围的空地窜上一束火焰,接着就是一阵叫好声,原来是杂耍的。

看杂耍的人实在多,路两边屋檐下,甚至两边房顶上都站了好些人看。崔晚抱着崔小小往上举了举:“看得到吗?”

“嗯,看到猴子钻火圈。”崔小小伸长了脖子往里面瞧。

“好,那还有什么给娘说说。”

“好。”崔小小看得眼睛也不眨,嘴里不停地念叨,“头顶了十个碗” “徒手下油锅”

杂耍艺人一连表演了十个杂耍才又一敲锣鼓,其中一个高挑的姑娘家拿起一个碗向人群走去:“刚才的杂耍精不精彩?下一个杂耍更精彩”

“各位看官喜欢的有钱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

随着她话音落,崔小小激动的扭了扭身子,吓得崔晚差点没抱住,拍了拍她屁股:“别跳。”

“娘,胸口碎大石。”

又是一阵叫好,围观的人纷纷开始往碗里丢钱,嘴里还嚷嚷再来一个。

约莫半盏茶后,四人意犹未尽的随着人群散开。

姚良玉说着:“这些个人好功夫。”刚才姚良玉看得兴头上也往碗里丢了个铜板。

钱老嬷没给钱但两只手鼓掌个不停:“可不是,可惜下一场要等半个时辰,不然还看。”

“可不是。”姚良玉回头看了一眼休息喝水的杂耍艺人,“一会买了东西再回头看看。”

“那成。”钱老嬷摸摸荷包还在,刚才她看得太高兴了,也幸好没被贼人摸了去。

没走多远,几人闻到一股茶香,姚良玉高兴的说:“哎哟看样子是来了。”说罢连忙往前面卖茶摊子走去。

不知不觉间太阳就到了半空,天上云花花不见半点,只有万里的蓝天。

崔晚背着一大背篓米糠从米面铺子出来,姚良玉,钱老嬷和崔小小三人在外面等她。逢大集到处都热闹,反而是平日热闹的米面铺子清净了下来。

“还去逛吗?”

“不逛了,太阳晒着热。”钱老嬷的篮子里放着个油纸包,是她心心念念的绞丝糖。

姚良玉的篮子也也放着好几样东西,有村里人托她买的金丝糖,花生酥也有她的茶和糖糕。

崔晚这会背了一背篓的米糠,原本放在里面的竹篮就让崔小小提着,里面是马元心托她买的梅子和桃干,再有就是崔晚在大集上买的盐,酱油醋和几样粮食种子,还有一个弹弓“提的动吗?娘亲来。”

“提的动。”崔小小屁股一扭,避开崔晚的手。她刚才玩的开心,完全忘了娘亲抱了她一路,所以这会她憋着一口气,一定要帮娘亲做点事。

崔晚这会确实手累得慌,崔小小虽然瘦可抱这一路还是废人:“那行,你先提,等后半段路娘亲再提。”

崔小小嘟着脸不说话,只用力提住了篮子。

回到村子的时候,不少人家已经在生火做饭,炊烟袅袅。崔晚将梅子和桃干送到林家也快步回老宅去了。路上闲聊的时候姚良玉和钱老嬷说起晒菜干子,崔晚才想起自己还没有晒多少,眼见这会是晒菜干子的好时候,她得快点回去吃了饭就去山里挖野菜。

“娘,你坐会,我来做饭。”崔小小走在前面开门,酱油醋和盐都是用小瓦罐装的,有些沉,走了半路她就提不动了,崔晚怕不小心摔了就接过来自己提着。

这段时间崔晚力气也是练出来了,这一背篓米糠还没有平日从山上背的野菜沉,但孩子有这个心她也乐得成全:“行,今天中午就看小小的手艺。”

“娘亲就等着吃吧。”崔小小搓搓手就开始淘菜下锅。

崔小小忙着做饭,崔晚就把买回来的东西一一规整好。米糠这次买了五十斤,拌上野菜足够鸡鸭吃上好一阵。酱油醋和盐各买了半斤,都是用小瓦罐装的,卖酱油的铺子就有瓦罐卖,老宅没有瓦罐,崔晚就多给了九文钱买了三个,这以后也是能用上。上次买的半斤盐还剩下大半,母女俩吃得省,这次买了也能好长一段时间不用买。

另外就是几样粮食种子,有蚕豆,豌豆和葫芦菜。崔晚看到青菜萝卜白菜种子的时候本想买一把,但姚良玉说这些家里都留了种,回头抓一把去种就成。

弹弓不便宜,巴掌大小就要二十文,但崔晚想到自己经常要到山里去,买个弹弓试试说不准还能打只野鸡或者野兔子。

收拾好买回来的东西,崔晚转头看了一眼崔小小那边,还没有好,又起身从角落里掏出几串铜板来。这是昨天卖蛇的钱,没和上次卖灵芝的三两七钱放在一处。今天出门的时候她从里面拿了四钱,刚才她算了一下还剩下一百二十个铜板,将整的一钱放回去,另外的二十个铜板就放在外面做零用。所谓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个崔晚还是知道的。村后鲜少人来,但毕竟这里只有自己和小小两个人住,还是谨慎些好。想到这,崔晚将这七钱分成两个地方藏好。

这边崔小小也煮好了饭,面糊糊里面撒上新鲜的野菜,再加点盐,闻着就香,“娘,吃饭了。”

过午的太阳正盛,不过进了山林就凉爽了很多。这段时日没怎么下雨,山里的野菜也老得格外快,崔晚看到有能吃的野菜只挑着嫩尖掐,老的拿回家也不好吃。地泡这片山坡也有,只不过没有上次遇到的多,母女俩摘了一把放在篮子里,爬山累了就吃一颗当零嘴。

“那边有竹林。”崔晚擦擦头上的汗,“去扳点竹笋回去。”这段时间崔晚找的最多的就是竹笋,切成片或粗丝焯水晒干,已经装了两个麻布袋。不过麻布袋子不够大,真到了冬天那点也是不够吃的。

崔小小提着篮子跟在后面,篮子里零零散散装了些木耳和菌子,这些都是之前崔晚摘回去,请姚良玉看过后能吃才放心摘的。

赶在这个时候来挖野菜晒菜干子的村民不少,虽说自家地里种了粮食也种了菜,可一入冬就得等到明年三四月份才会回暖,一则也猜不准第二年年生如何,总要多囤口粮心里才安生。

有眼熟的村民崔晚一一打过招呼,再远些的崔晚就没有扯着嗓子喊。抓住背绳在身前打了个结,这样肩膀不用往后勒着那么痛。

“娘,有野鸡。”还没有走进竹林就看到林子里扑棱棱飞起一群野鸡,目测有十多只。崔小小追上去几步,最后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它们飞走不见。

崔晚拿弹弓的手垂下来,心头惋惜不已,那么多只都没有打着,真是可惜。

入夏后的竹笋不如开春那会多,但仔细找找也能找到。母女俩在前山转悠了大半下午,将背篓和篮子都装的满满当当才往回走。

“今天竹笋还挺嫩,回去切了焯水,明儿去镇上卖。”崔晚背上背着背篓,手里还抱了一捆楮树枝,前几天给兔子吃过,都还挺喜欢吃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