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书

繁体版 简体版
爱看书书 > 重生逆改闺蜜命 > 第6章 第 6 章

第6章 第 6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王家祖上是开饭馆做小生意的,这个饭馆只开了三代,创业人是王强太奶奶。

饭堂后来传到王强他爷手上,又传给他爸。

他爸接手二十多年,满打满算,开业近一百年,怎么不算百年门第呢。

王强当教师有了编制后,他父母毫不留恋地关了饭馆,一直靠有铁饭碗工作的王强养着。

百年门第就此没落,无人承嗣。

不过老两口也没闲着,天天吆喝四周邻里到家里打麻将,赌的还挺大。

有一回,王强他爸为了少分的五十块喜钱和邻居闹起来,最后搞到报警调解。

民警一到现场发现他们私下赌博,还没调解便先一顿教育,而后罚款的罚款,没收的没收,查封的查封。

五十块没争到,不仅被没收赌具还被倒罚一千,气得王强他爸当场跳了一段广场舞。

邻居儿子不嫌事大,把王老爷子扭秧歌的场面偷录下来发网上吐槽。

同事之间,真情几何,这种热闹当然要凑。

托他们的福,黄莺有幸亲眼目睹王老爷子的舞姿,扪心而论,老大爷跳得挺不错,看着就很辟邪。

不锻炼锻炼,留着逢年过节参加社区的游神舞队为邻里解忧,属实可惜了。

黄莺曾听同学讲她丧偶的爷爷在家没事干,故意到处惹事折磨她妈妈,后来不知被谁劝去广场摇花船舞,每天晚饭也不回来吃,下午三四点就开始忙活出门,风雨无阻。

她妈妈起初以为老头被什么传销组织骗了,偷偷跟过去看过一回,发现确确实实是在社区广场跳舞。

不回来吃饭,是因为在队里认识了个爱穿花布的老太太,俩一起跳花船舞,每天精神饱满,完全不想家。

王强家的情况大不相同,单一个跳广场舞的老爷子,可能解决不了问题。

因赌场被社区抓赌小队盯上,王强父母和邻里的矛盾日益激化。

邻居老太怀恨在心,只要王家有动作,就举报老俩口偷偷在家开赌。

可叹王强父母二人回回被抓现行,到了派出所却死不悔改。

王老太太甚至往办事大厅地上一躺,对民警嚷嚷儿子铁饭碗,谁奈我何!

俞米辣评:你儿那铁饭碗,说好听是人类灵魂工程师,难听点就是个为人民服务的马喽。他就一人民教师,可不是一统六国,登基为帝的秦始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黄莺听说这段嘲讽时,思绪却偏到了嬴政囚母杀弟一事上。

以她的了解,王强,大孝子,怕是做不到快刀斩乱麻,早日除根。

后续发展,也证实了黄莺当时的猜测无误。

有办公室这群看热闹不嫌事多的同事,不愁听不到王强家的八卦。

去年春节抓赌抓的严,大雪天封路的情况下,王强还托关系去派出所领了两次人,交了一大笔罚款。

大过年家家户户看春晚包饺子,王强不仅吃不上一口热乎饭,还得鞍前马后替父母擦屁股,孝子人设屹立不倒,可敬可叹。

前几个月,黄莺在办公室亲耳听王强同赵辉说父母身体不好,中秋节女婿亲自上门,把老俩口请疗养院去了。

老俩口这些天在疗养院,白天和其他老人打打小长牌,晚上跳跳广场舞,周六日上上老年大学,比在家安分多了。

如此收场,也算是给社区抓赌小分队和分管派出所省了不少麻烦,怎么能不算是个圆满大结局呢。

只不过圆满是王家子孙,开创百年门第的王强太奶奶,就未必了。

比起这开了百年饭店的门第,黄莺先前所说的书香世家就真是掺了大水分了。

王强太奶奶,名秀莲,孤儿无姓,后冠夫姓,是为王秀莲。

王秀莲起先是大户人家贪图美色抢回去的小老婆,嫁人前乃当地唱戏班的头牌,名噪一时的角儿,颇有才情,勉强和书香沾点边。

后来男人去世,秀莲被主家卖给王强太爷爷做续弦,好景不长,没多久王强太爷爷也去世了。

王秀莲没儿没女,拿出多年积蓄开了个小饭馆,守着王家给别人养了一辈子小孩。

临了却被霸占财产的王家背弃,说她命衰克夫。

王秀莲晚年孤独终老,哭丧棒都没人抱,下场有些凄凉。

这些事儿不算隐秘,当年好多看过南城本地新闻和日报的老一辈都知道。

那年,为响应传统文明复兴大号召,南城电视台搞文旅情怀,在古城寻找街头百年老店。

王老师他爸踊跃参与,疯狂给电视台打电话推荐自家饭店。

后来也确实有记者去采访了,但王强他爸做饭手艺是真挺一般。

记者觉得没有噱头,就开始往历史价值和家族传承这个角度深挖。

不挖不知道,一挖吓一跳,挖出创业人王秀莲那么一段心酸血泪史。

奔着收视暴涨的心,电台高高兴兴给王家宣传了十分钟,图文音频并茂,以极为感人的语调讲述了王秀莲与风雨抗争却无声败落的一生。

估计连王强他爸都没料到新闻一播完,饭店生意更差了,也算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吧。

那会黄莺只有五六岁,正是认字的年纪,新闻她压根就没看懂,她只记住了哭得稀里哗啦的亲妈陈女士。

不管上辈子还是这辈子,陈女士催婚时都爱拿王家这点陈年旧事儿教育黄莺,给别人养孩子的女人是不幸的。

女人这辈子,最要紧的是自强,嫁人后一定要生自己的小孩,找份稳定体面的工作。

自己有本事,老了才不会被儿媳妇欺负。

但这并不妨碍陈女士自己做一个纯粹的家庭主妇,也不妨碍她给年仅二十四的黄莺介绍,年过四十离异带个年满十八岁儿子的中年rich man。

以前黄莺听了这番话还不明觉厉,感慨陈女士利益至上的表面下,竟还存有一丝爱女之心。

如今死过一次也算大彻大悟,陈女士借此事教育她的心微乎其微,更多的是把自身经历代入了王强她太奶奶。

每讲一次,就相当于一次祥林嫂式的顾影自怜。

陈女士的现任丈夫虽然经济条件还可以,前妻却留下了一对儿女,丈夫能够分给小儿子的财产微乎其微。

陈女士为了自己和儿子的下半生考虑,她不得不把心思打到黄莺身上。

黄莺明白陈女士的难处,但婚姻之事并非忍一时就能过去的。

上一辈子她妥协过,岂料命短没帮上陈女士什么忙,这一辈子她颇为珍惜这不知缘何而来的重生机会,想为自己活一次。

不过就王家之事,黄莺还得感谢陈女士的谆谆教诲。

王家基因顽固,王强和他爸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浑身上下都有当年新闻里那个鼓吹光宗耀祖独生子的厨子的影子。

那个年代,对一个整日把祖宗挂在嘴上的男人来说,再没有哪件事能比“光宗耀祖的独生子”让他倍感荣光的了。

一个踩着女性脊梁骨活下来家庭,不仅不感恩,如今还要到处扯大旗,批判世上女人只会靠男人过日子。

黄莺瞥了王强一眼。

仇富就仇富,还非得欲盖弥彰搞什么性别歧视。

王老师听了太多次百年门第、书香世家的嘲讽,终于明白黄莺在讽刺他,气得刚要回怼,黄莺却又把炮火对准了蔡老师。

“整个办公室我最尊敬的人,就是蔡老师了。明明是享福的命,却还要像我们这些没根没底的小年轻一样做班主任。”

班主任实乃苦差,一个月不过几百块,却要保持全年二十四小时待机,随叫随到。

校领导为了好掌控,特喜欢找没背景的年轻老师做班主任。

年轻人干活麻利,还任磋任磨,便宜又好用。

若非家里势微没背景推不掉,且缺钱,蔡雅静怎可能这个年纪了,还得像小年轻一样日夜操劳。

就像和蔡雅静差不多大的王强,自己虽然没本事,但女儿嫁得确实不错啊。

虽说不是大富大贵,但亲家确实有点关系背景。

女儿结婚后,他在学校直接横着走,能偷懒绝不干半点活。

蔡雅静是个聪明人,反射弧没王强那么长。

同样都是没背景,比起黄莺,蔡老师自认多个资历深,怎可能怵黄莺这种初入职场的小丫头片子。

想明白这点,她当即阴恻恻道:“小黄看着年纪轻轻,说话怎么这么难听呢。我们不过是开玩笑,又没有恶意。你这一张嘴可得好好改改,不然日后找对象可难咯。”

黄莺无意四处树敌,明白说话做人得见好就收的道理:“哎呦,蔡老师您怎么当真了,我也是和您还有王老师开开玩笑呢。感情您嫁得好,全都是因为当年有一张巧嘴啊,那您老公可真有福气。”

蔡老师本来憋了一肚子火,被黄莺这么一弄便不好发脾气。

毕竟她在学校向来都是以老好人的形象自居,立得是不爱和人计较的人设。

不能因为要和区区一个黄莺吵架,就自毁人设。

还有几年就退休了,能忍则忍,不和跳梁小鬼计较。

蔡老师偃旗息鼓,王强却依旧恨得牙痒痒,可他一时半会又想不出什么话扎回头,硬生生憋红了眼。

弄到最后,却是赵辉打了头阵:“小黄不愧是教语文的,口才就是好,黑的也能说成白的,吴主任应该给你涨涨工资。”

若说全校最不喜欢黄莺的人,非吴主任莫属。

有目众睹,吴主任作为八年级的年级主任,平常实在没少为难黄莺。

即便黄莺对吴主任其人没什么看法,也没法恭维他各种给自己穿小鞋的做法。

在给人添堵这事上,比起王强和蔡雅静,赵辉实在擅长多了。

三人口舌之争,多一个赵辉已是累赘,何必再拉上吴主任这个话外人。

黄莺内心耻笑,嘴上却退了一步:“赵老师您一言九鼎,说话比我管用多了,吴主任平常那么重用您,私下肯定年年给您涨工资。明天早会您可一定要记得帮我向吴主任美言几句啊,我涨工资的事儿全靠您了。”

教师工资又不是学校发,涨工资这事儿,吴主任他一个年级主任派不上多大用场。

赵辉提吴主任的本意是要引黄莺批判他,说点吴主任能力不足的话,没料到黄莺借驴下坡,还暗贬自己惯会拍马屁。

办公室一时陷入寂静。

窗外天色暗淡,黄莺顿觉时间紧迫,还得抓紧把表格上交年级部,再多说就真的是浪费生命了。

为人可善战,不可恋战。

有些话点到即止,刚刚说的那些话已经足够,没必要画蛇添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