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书

繁体版 简体版
爱看书书 > 热泉 > 第17章 一口辣条满脸花

第17章 一口辣条满脸花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褚易坐在高高的田埂上,嘴里叼着一根棒棒糖,两只脚一上一下地晃悠着。他一只脚搭在田埂边沿,另一只脚随意地垂下来,鞋尖还时不时蹭一下田埂上的泥土。

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长,照在他那张带着几分痞气的脸上。要不是听见他说的话,光看这架势,还真以为是个不好惹的主儿。

“徐覃桦,小明,走,我们去买辣条吃。”褚易把棒棒糖从嘴里拿出来,朝不远处两个正在玩泥巴的伙伴喊道。

徐覃桦和小明听到这话,立刻把手里的泥巴往水里一扔,互相看了一眼。小明忍不住哈哈笑了起来,徐覃桦看起来也轻松不少。

他们太熟悉褚易这语气了——每次他用这种满不在乎的调子说要买零食,准是要请客的意思。小明用手背擦了擦脸上的泥点子,徐覃桦则拍了拍沾满泥土的裤腿,两个人一前一后朝褚易跑去,田埂上扬起一阵细小的尘土。

一年级的暑假,褚易被他的爸妈接回城里过暑假。那时候他还小,高高兴兴地跟着父母走了。可到了二年级的暑假,当褚易知道开学后还要继续在乡下读书时,他死活都不肯再跟父母回去了。

“我不回去。”褚易梗着脖子说,“回去就像个客人似的,待不了几天又要走,没意思。”

这句话说得斩钉截铁,褚易爸妈只好多给了他一点零花钱,由着他在乡下野去了。

去年夏天,徐覃桦和小明天天跟着柳水娟在地里忙活。柳水娟舍不得丈夫生前留下的那片莲藕地,起早贪黑地在地里劳作。

她弓着腰,双手在泥水里摸索,把一根根沾着黑泥的莲藕挖出来,再仔细地码进筐里。每个赶集日,她都要挑着沉甸甸的担子走三里路到镇上,把莲藕卖给菜贩子。

两个孩子也跟着她在泥地里打转。小明总爱光着脚丫在田埂上跑,裤腿卷到膝盖,露出晒得发红的小腿。徐覃桦安静些,蹲在地头帮柳水娟整理挖出来的莲藕,手指甲缝里总是塞着黑泥。

每天傍晚回家,两个孩子从头到脚都糊满了泥巴,得用井水冲好久才能洗干净。

整个夏天过去,柳水娟算账时发现挣的钱并不多。她抬头看看两个孩子,心里一阵发酸——他们晒得黝黑,胳膊上脱了皮,活像两根从泥里钻出来的小藕芽。

村里其他孩子见他们两个总是往泥巴地里钻,就在私底下叫他们“泥巴胚子”。

有天夜里,柳水娟给睡着的孩子们擦汗,摸到徐覃桦嫩嫩的手心里磨出的茧子,想起他们这个年纪本该在树荫下玩耍的,心里又一阵心疼。

第二天一早,她扛着锄头在地头转了半天,突然有了主意。她把藕田改成了水塘,买来荷花苗栽上。

荷花不像莲藕需要天天伺候,只要定期除除草就行。塘水清清凉凉的,孩子们放学回来还能在浅水处玩玩水。

柳水娟得了空,又开始盘算着去镇上打短工的事。这两年她不是没想过去镇上打工,只是两个孩子太小,实在放心不下。可孩子一天天长大,衣服渐渐短了一截,一周吃不上几次肉,小小年纪还要跟着自己下地干活。眼看着孩子越来越大,以后的开销只怕会更多,现在的形势也由不得她了。

正好隔壁的刘大婶在镇上有个做手工活的亲戚。听说柳水娟想打工,刘大婶立刻说要介绍她过去。刘大婶说镇上的工作时间不算长,主要看个人效率。像柳水娟这样手巧的,一天干五六个小时就能收工。

镇上人没农村人勤快,起得也没那么早,这样柳水娟早上也赶得及。晚上更方便:想走路回来也行,累了还能坐大巴回来,多省事!

镇子东头有家手工艺品作坊,专门做红灯笼、中国结这些喜庆物件。老板娘是个五十来岁的瘦高个,见柳水娟手指关节粗大,知道是常干活的,就让她试着编个最简单的如意结。柳水娟坐在小马扎上,照着样子摆弄红绳,没想到头一个就编得像模像样。

“工钱按件算,灯笼穗子两毛一个,复杂的花结五毛。”老板娘指着墙角堆成山的材料,“做完当天就能结账。”

从那天起,柳水娟就过上了起早贪黑的日子。天还没亮她就出门上工,常常要到天黑透了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虽然辛苦,但这份工钱让家里的日子好过多了。

现在灶台上天天都能见到新鲜的肉菜,再也不用像从前那样掰着指头算日子,一周才能吃上一两回荤腥。每天傍晚,她都会特意绕到镇上的肉铺,挑一块肥瘦相宜的鲜肉带回家。

柳水娟出去做工后,徐覃桦带着小明反倒轻松自在起来。除了隔三差五去田里浇浇水,剩下的时间就在村里闲逛。小明跟着徐覃桦,不是去东家逗猫,就是到西家撵狗,把整个村子都跑遍了。

这份悠闲日子正合了褚易的心意。他总是不嫌路远,特意从纪湘村那头走过来,穿过田间小路,就为了找徐覃桦和小明玩耍。

最近,他们三个发现辛兴村村口新开了一个小卖部。这个小卖部是肖百克的爷爷开的,就在村口那棵老槐树底下,用自家的一间偏房改的。

小卖部虽然不大,但里面什么小玩意儿都有:玻璃柜台里摆着花花绿绿的贴纸泡泡糖;塑料罐子里装着会辣嘴巴的跳跳糖,吃的时候在嘴里噼里啪啦响;还有甜丝丝的金丝猴奶糖,用白色的糖纸包着,阳光下闪闪发亮。

不过这三个小孩最爱的还是百味丝辣条。辣条只要五毛钱一包,油汪汪的,装在透明的塑料袋里。这个价钱能买两包跳跳糖或者三包泡泡糖,但他们觉得都不如辣条来得过瘾。

其实辣条在大多数时候是作为游戏的奖励。他们常玩捉迷藏、跳房子,谁赢了就能多吃一根辣条。徐覃桦和褚易总是比不过小明(我看未必),所以小明吃的最多。

肖百克的爷爷总是笑眯眯的,那张布满皱纹的脸像晒干的橘子皮,嘴角长了一颗大大的黑色肉痣,笑起来那颗痣就陷在坑坑洼洼的皱纹里,随着笑容一颤一颤的。

那是八月里最闷热的一个下午,太阳把水泥地烤得发烫。小明、褚易和徐覃桦三个孩子在小卖部门口的台阶下排排坐,汗珠子顺着他们的脖子往下淌,后背的汗衫湿了一大片。他们手里攥着五毛钱一包的辣条,油乎乎的包装袋在阳光下泛着红光。

小明一回过头,就看到肖百克的爷爷正朝着自己笑。有很多小孩都怕这个老爷爷,不过他们三个倒不怕。小明看见老爷爷一边摇着蒲扇一边对自己笑,便想蹭蹭凉风,于是坐到老爷爷旁边搭话:“爷爷,你在笑什么啊?”

老爷爷扇出的凉风拂过小明的脸庞。没过一会儿,小明突然觉得身边一热,原来褚易和徐覃桦也挤了过来。

肖百克的爷爷哪会不知道这三个孩子的心思,他望着三个满嘴辣椒油的小家伙,笑着说:“这辣条可不能多吃,吃多了脸上会长麻子,到时候可别哭鼻子。”

小明吃得最多,他显然不信这套说辞,满不在乎地回道:“辣条多好吃啊,吃着过瘾,没人不喜欢。”

老爷爷指了指自己嘴角的大黑痣,笑而不语。这一举动却让三个孩子炸开了锅。他们互相打量着对方,突然褚易大叫起来:“哎呀!小明你鼻梁旁边长了个小黑痣,你要变成麻子脸啦!”

小明一开始听到这句话只当褚易唬自己,他不以为意地擦了擦自己的鼻子:“怎么会长痣呢,这肯定是辣椒油或者什么脏东西。”他说着,又仔细搓了搓鼻子,把鼻子搓得通红,“哥哥,我脸上没有脏东西吧,肯定没有吧?”

徐覃桦垂眼看了看小明脸上被他搓得通红的小黑痣,摇了摇头:“没事,很小一颗,不明显。”

可这话却大大打击了小明,他立刻相信这是吃多了辣条的惩罚,开始忧心忡忡地担心自己会长满麻子。

他没有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怕被褚易笑话,于是故意装出一副不在意的样子说道:“那怎么样?我许小明就算长了一脸麻子也没关系,肯定不会太丑的。”他边说边寻求徐覃桦的认同,“我说的对吧,哥哥?”

徐覃桦还没来得及回答,小卖部的冰柜突然“嗡嗡”启动,惊得三个孩子一哆嗦。老爷爷“呵呵呵”的笑声混在冰柜的运转声里,蒲扇摇出的风裹着辣条味、汗味和老人身上的风油精味,在午后的热浪中慢慢晕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