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合从前在宫中,对后宫女子之事了解不多,司空絮治理六宫有方,鲜少有后宫娘娘为皇帝争风吃醋的事闹到明面上来的。因此端康贵妃说出案本内容时,姜合一瞬间脑中闪过不少念头。
司空絮之事,非是参与者不能知晓。端康贵妃既然知晓此事,那她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姜合手按在案本上,抿嘴问道:“还请娘娘全数告知。”
端康贵妃抹去眼中泪花,诉说了姜合不曾知晓的前尘往事。
“我与皇帝和娘娘的初遇,在我的家乡,中州。”
天地之广阔,东西南北看不到边,缘分之渺小,仅在集市喧嚣的擦肩。
中州位于皇城北边,近在边北的地方,那里土地丰沃,适宜种植庄稼,因此早在大楚开朝时,宗祖皇帝便将中州,青州,西州化作大楚的粮食储备区。
中州位于三州之间,产出量也巨大,一州一年所出的庄稼便足够供养大楚五州与边北将士。人们丰衣足食,是以中州民风甚好,到了崇明皇帝这里,新朝之后,崇明皇帝便带着皇后去了中州督收。
在热闹的集市上,身为州牧之女的端康贵妃,抱着田里长势甚好的绿色麦苗,直直的撞上了微服出巡的皇帝皇后。
皇帝对面前淳朴乡气的端康贵妃起了兴趣,当即亮明身份,去了州牧府。中州州牧见皇帝亲自来家中,便知自己女儿逃不掉入宫的命运,是以不得不割爱,忍痛把一心培养庄稼苗子的端康贵妃送入了宫中。
想起前事,端康贵妃凄然,“可我那时,早已有私定终身之人。”
进宫后,她受不了宫中规矩,求了皇帝住在远处清净的宫中,因着思念家乡,思念麦田,思念心上人,端康贵妃仅入宫一月,便患上了心病。
心病连带着出了身病,皇帝第一眼对她的惊艳,被她这病恹恹的样子忘了个干净。几次之后,皇帝便再也不来她宫中,下人们看皇帝脸色行事,渐渐的,她宫中膳食的用处,就只变得能果腹。
“春日凛寒,我好容易有点精神,便去了趟御花园,回来后发了高烧,病来如山倒,我那几日差点醒不来。”端康贵妃道:“幸得那时快二月二,娘娘请人来宫中做法事,亲自来了我宫中。发现我这样子后,娘娘命下人唤了太医为我诊脉,送了一应宫中应有的份例,并且时时来宫中看我,与我说些宽心的话。”
姜合不记得此事,想来那时他不过两三岁。
“娘娘救了我,又好生待我,亦不逼迫我侍寝,我打心底感谢娘娘大恩。后,娘娘薨逝前,我得令回了趟中州,回来后便得知娘娘已薨逝的消息。娘娘从前凤体安康,甚少生病,是以我并不相信娘娘走的如此突然,便决心在宫中站稳脚跟,好好地查一查。”
“而后呢?你如何查出这些事的?”姜合问道。
“我最早以为,是后宫中人所做,娘娘虽治理六宫有方,却也树敌不少,后我在宫中整理父亲的信,从信中看出了些端倪。初入宫中时,父亲与我说起章大将军与皇帝生了嫌隙,皇帝下令,运往边北的粮草减半。粮草减半,一多半将士要饿着肚子打仗,且那时朝堂上,弹劾章大将军独断之人十分的多,我让父亲留心查查。这一查,便查出了大事。”
姜合问道:“我母后之死与章大将军有关?”
“正是。”
章大将军在边北领兵多年,边北将士多半成了章家嫡系,听从章大将军之命之于皇帝更甚。章大将军知晓朝中口杂,亲自与皇帝说,请求皇帝往边北派驻监军,皇帝前头笑他多疑,后头便真的派了人去。
驻扎一年后,边北,又或是说章大将军并未任何对皇帝的不敬之意,恰好朝中缺人,皇帝又将监军唤了回去。不知是那监军心眼多,还是接了谁的令,竟在军中无关紧要之处,如伙房,后勤中,安插了不少自己的探子。
姜合道:“而后呢,章大将军做了何事,引得皇帝如此?”
“我父亲在中州,从前就与章大将军交好,他深知边北战时之苦,因此分了好几次,偷偷地往边北运去了足够的粮草。”端康贵妃道:“章大将军感谢我父亲此举,摆宴饮酒,酒后,与我父亲说了他在边北这些年所筹谋的大计。”
那时的塔楮十分混乱,章大将军曾在草场救了东塔部落中的一个首领,首领以慈治部落,对塔楮多年的混乱痛心疾首,却无从下手。章大将军见过此人如何对待部落众人,对此人有几分欣赏。后,东塔首领在边北军营中住了几日,见到驻防军队如此威武整齐,不禁为塔楮的明日着想,又想着部落中的动乱,便心生了一计。
“他祈求章大将军助他统一塔楮,给出的回礼是统一之后,塔楮向大楚称臣,归属大楚。”端康贵妃道:“章大将军起先是不信的,后东塔首领为表诚意,回到部落后,将自己年仅四岁的独子送去了大楚军营。”
姜合想了想,“那时的质子就是现在金察珏?”
“殿下聪慧,正是他。”
众人看着,章大将军不能再将人送回去,便谎称金察珏是草场中捡来的,并把他给了刚刚生下章暮不过半年的妻子抚养。
东塔部落首领并非只是纸上谈兵之人,他妻子早逝,儿子又送走,再无后患,便一心只扑在打仗上。不过一年,十二部落,便统一称为东塔,只认一个王。
金察珏逐渐长大,章大将军让其带着章暮去军中学功夫。不久后,西边部落来犯,章大将军亲征,收下西塔五个大部,庆功宴上,东塔首领带了礼物来访。
章大将军将人引到内室,一年不见,眼前人从前面上的慈和,已被狠厉替代。他未曾看自己儿子一眼,而是将手下部落中,一半部落的兵权奉了上来。
章大将军中心吃惊,细细考量过后,顶着杀头的风险,与东塔首领定下了君子之约。首领每收降两个部落,便分一个部落的兵权给章大将军,而每次东塔首领出兵,边北军便会伪装成塔楮兵混入其中,助其一臂之力。
“此事,被皇帝知道了?”姜合皱着眉,问道。
“并未,探子的手伸不了太长,只是打听到了金察珏的身世。”
皇帝生性多疑,多年分离,他早就对章大将军不似从前般信任,知晓东塔部落首领独子,在边北军营中习武后,皇帝大怒,召章大将军回京质问。
章大将军将提前准备好的说辞说与皇帝听,皇帝怒极不信,问其边北是谁做主,天下是谁做主。章大将军惶恐,一连请罪,可皇帝不仅不听,还非要章大将军在众人面前杀掉金察珏,并自请卸职,回皇城永不再去边北。
“那时朝中大将屈指可数,章大将军更是万里挑一的将才,朝中大臣知晓皇帝此决定后,纷纷上折子,请求皇帝收回旨意。”
皇帝自然不肯,朝中忠臣以死谏,才引得皇帝稍微回心,可皇帝记着前事,不能如此容易就退步收旨。最后有位大臣想了个法子,上奏道若是皇上怕章大将军造反,那便让他杀了金察珏,随后将自己的幼子送来皇城,不收回塔楮,章大将军永不许回京,章暮也永不回章大将军身边。
如此,皇帝答应了,也没再询问章大将军的意见,直接下了诏书。
诏书传至天下,章大将军回天乏力,只得遵守。
“转玉是章大将军死后,才被送来我母后身边的。”姜合道:“其中又发生了何事?”
“章大将军遵着君子之约,并没有杀金察珏,而是偷偷地将人送走,找了具与金察珏相仿的尸体运回了京中。不巧的是,金察珏出营那日,伙房里的探子正巧买菜回来,在山边上看了个清楚。他将此事上奏给了皇帝,皇帝更加确信章大将军的谋反之心,便命那厨子给章大将军和夫人下了药。”
“什么?!”
“是天下奇毒,下药之后,毒在体内无任何症状,一月后,便会即刻死亡,查不出任何原因。”端康贵妃道:“殿下,此毒只在宫中有。”
居然如此。
章大将军送走金察珏后,深知自己与儿子所处时间也不长了,便带着章暮在边北四处看看。一月后,那日正好行至河边,章大将军与夫人一人一边拉着章暮,迎着夕阳,看花,看草,看潺潺流水。
可天雷降身,三人正巧在不远处碰上了西塔人偷袭东塔,西塔人发现三人后,提着刀就冲了过来。章大将军与夫人单枪匹马,又刚好毒发,两岁的章暮连剑都拿不起来,眼睁睁看着父亲母亲为护着自己,拼命与那些人死战,后双双在自己眼前死去。
幸而边北军寻了来,章暮才保住了命。可他身上被西塔人砍了一刀,回去后高烧不退,醒来便什么都不记得了。
因此变故,崇明皇帝更有理由名正言顺地把章暮接了回来,往边北重新派了亲近之人,才算作罢。
“那我母后如何知晓这些?”
“章大将军出事后,娘娘曾听闻前朝事,问过皇上,皇上说辞自然将自己摘得干干净净,可娘娘不信,多次派司空大人暗中探查。娘娘与我交好,烦闷时,曾与我说过。我也向父亲传了信,请求他查此事。”端康贵妃眼中重新含上泪花,“四年前,我父亲将那时的事传了信来,信中将事说的明明白白,我跑去恩露宫,拿给了娘娘看。若我没有那么做,说不定娘娘便不会那么冲动,跑去问皇上了。”
姜合仰着头,道:“那是我母后的挚友,有没有那封信,母后都会去查。”
风吹铃响,远处鸣钟敲响,转眼已到黄昏。姜政从案几一侧爬到姜合身边,懂事地没让姜合抱着,自己缩在一边睡着了。
姜合接过客衣递来的薄被,给姜政盖上了。随后他垂眼看着姜政紧攥着自己衣角的手,轻声问道:“我母后身上的毒,是否是皇帝亲手下的?”
端康贵妃闻言背后一抖,随后老实回答道:“我不知,想来应当是,若不是皇帝,谁能对娘娘下手。”
看来,司空絮走前发生何事,只有皇帝知晓。姜合抬起头,定定地望着远处的花瓶出神。
“还有一事。”
“请说。”
“章大将军去后,皇帝命人将他二人的故体秘密押送回京,众人在边北看见的,只是易容成二位的他人。”端康贵妃道:“章大将军与夫人的故体,运送回京后,不知被皇帝随意埋在了何处,多年后又被挖出来化作了灰。”
姜合想起崇明皇帝每每夸赞章暮的样子,心中怒起。如何能在亲自下令杀了他的父亲母亲之后,又如亲子那般好生待他。是愧疚之心后起,还是看着故人之子对自己毕恭毕敬,言听计从,内心中恶劣的报复!
那是他的挚友,大楚的功臣,更是边北的擎天之柱!
那是他的妻子,是他的母后,他如何能下得去手!
“殿下息怒。”端康贵妃看着姜合脖颈间的青筋,为他斟了杯茶,好生劝道。
姜合嗓子发紧,问道:“娘娘既然知晓章大将军化灰之事,是否也查过后来之事?”
端康贵妃知晓姜合所问何事,开口道:“我确实查过,可皇宫森严,皇上身边守卫更是密不透风,并未查出什么。”
建安殿内,一片寂静,姜合想了许多,最后都化作一声叹息。
“多谢娘娘告知。”无论如何,现下他所得消息,都是未曾查到且不易查出的,姜合道:“我会如娘娘所愿,好好护着泊宁。”
端康贵妃泪如雨下,哽咽着起身行礼,道:“多谢殿下。”
“娘娘不必向我行此大礼。”姜合起身将她扶起道:“您快坐。”
“娘娘救了我,殿下又救了我的儿子,如此大恩,我无以为报。”
“您替我查出这许多事,便是报答了。”姜合道。
姜政睡醒了,怔怔地看着眼前二人,随后爬到姜合身边,伸出手让他抱。
姜合笑了下,将人抱在了身上。姜政乖乖地靠在姜合胸口,看着自己的母后。
看着亲昵的二人,端康贵妃擦了下泪,道:“殿下与侯爷情深,将来或无所出,泊宁还小,我去后,他不会记得我。”
姜合抬头看向端康贵妃,只听她说道:“我死前会求陛下,将泊宁过继给您。”
姜合摇了摇头,想起那日抓周礼上的情形,道:“他不会答应,娘娘不必说,我答应您会好好看顾泊宁,便不会食言。”
“他会答应,殿下相信我。”端康贵妃笃定道。
姜合见她如此执着,到底没再劝,轻点了下头。